检验吏-连接仵作及法医之间.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检验吏-连接仵作及法医之间

检验吏:连接仵作及法医之间[摘要]从五代开始出现,直至清朝时制度化,仵作在刑事检验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仵作地位低、待遇低、技术不高,兼受西方法医制度的冲击,导致到清末仵作制度已难以为继。而仵作直接的取代者正是徐世昌等地方大员力倡,并得到中央首肯的检验吏(员)。正是在克服仵作制度种种不足的基础上,检验吏(员)制度得以在清末成为制度改革的一部分,而这种改革也为日后法医制的引入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仵作,检验吏,检验员,检验学习所,法医 [中图分类号]K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7—6241(2012)20—0015—07 对于刑事检验,传统中国素来重视。如果说《礼记·月令》“瞻伤、察创、视折”的记载反映了经典对于刑事检验的关注,那么清末地方大员沈葆桢所言“命案全视尸伤为准,尸伤一舛,虽皋陶无由得其情”,足以表明直接处理司法实务的官员们对刑事检验的高度重视。在我国古代,“旧时官署中检验死伤的吏役”是仵作,而在当今中国“运用法医学知识,解决侦查与审判过程中有关医学问题的专业人员”则为法医。 仵作如何演变而为法医?田涛先生的判断是“从西方特别是从日本引进的近现代法医学,包括解剖学、显微镜和细胞学,奠定了中国近代法医学的发展基础,甚至产生了一个新的词汇——法医。法医成为一种新的职业,法医的产生终结了仵作检验制度”。 田先生的判断是否完全符合史实,必须回到清末的司法及立法环境中加以考察。 一、仵作制度之不足 “仵作原作仵作行人,最早见于五代”。但“仵作直到清初,才由官府召募成为定额吏役”。历经数百年的运作,仵作在清朝时已经制度化,但其制度之劣势在清末已展现无遗。 入清后,仵作虽已为官府之定额吏役,然据《大清会典事例》:凡衙门应役之人,除库丁、斗级、民壮仍例于齐民,其皂隶、马快、步快、小马、楚足、门子、弓兵、仵作、粮差及巡捕营番役,皆为贱役。仵作不仅名列贱役,且殃及子孙,因为“仵作与马快同科,均应禁锢,即子孙亦不准出仕”。 仵作地位虽低,然“治狱莫大于人命,定谳莫重于抵偿,而研鞠握要之机,则自相验始”,故朝廷对负责“相验”的仵作,规定了具体的技能要求及相关考核,即“各州县分别繁简,额设仵作数名,各给《洗冤录》一部,选明白刑书,代为逐细讲解,由该管府州随时提考”。 “有趣的是,虽然仵作必须具备某些基本的技术训练——他至少必须能阅读和援引《洗冤录》(仵作指南),但他得到的薪水仍与别的衙役一样。唯一的例外是在山东,该省仵作可获11.21两银子的年薪。山东的其他衙役,除马快外,年薪仅为5.6两。仵作学徒得到的年薪当然更少于正规仵作:仅有2至3两银子。”“正如傅维鳞(1646年进士)所指出的,一名衙役的年薪仅为7两2钱,最多不会超过12两。他每天仅有2文或3文钱收入,这点钱仅可供他和妻子每天吃一顿饭。” 地位与俸禄过低,而技能要求又较高,导致仵作这一行当,“稍知自爱者,每不屑为。冲繁之区,求其娴谙文理者,已属绝无仅有。至简僻州县,寻常斗殴事件报验伤痕,尚恐未能了然;遇有开检重案,瞠目束手,拖累益深”。 仵作制度的种种不足,在清末更显突出。当时时局动荡,刑案多出,就检验技术而言,仵作“平昔所挟为衣钵者,不外《洗冤录》一书。在今日药毒种类复杂时代,未必所遭悉备”。 更关键的是,清末变法的基本方针是,“参酌各国法律,妥为拟议,务期中外通行,有裨治理”。而“检伤之法,外国责之法医,中国付之仵作。法医系专门学问,必先由学堂毕业,于一切生理、解剖诸术,确然经验有得,始能给予文凭。故业此者,自待不轻,即人亦无敢贱视。而仵作则系其党私相传授,率皆椎鲁无学,平昔于宋慈《洗冤录》一书,句读且难,遑言讨论”。相比“外国”的法医制,中国仵作制所存的不足确有诸多需要改进之处。 仵作制度的固有缺陷,以及西方相关制度优势,内外压力之下,仵作制度改革已属确定无疑。然改革方向指向何处?其进程又当如何展开?这些都是清末改革派大员们必须考虑的问题。 二、仵作制改革:自下而起 相对于中央大员,地方官员居于刑案处理第一线,他们对于仵作制的弊病感受更深。所以早至光绪初年,各省官员就开始呼吁对仵作制进行改革。 (一)洋务派官员上疏。沈葆桢系洋务派的重要官员,早在光绪三年(1877年)他即于两江总督任上向朝廷上《请饬议仵作、马快准予出身疏》,请求“准将仵作照刑科书吏一体出身”。 清初,朝廷之所以刻意压制仵作的地位,其原因不外乎“仵作以命案为市,今再予以出身,不啻养虎而傅以翼”。但沈葆桢了解的实情却是: 现查各直省,有一县全无仵作,命案报验,借诸邻封。遇有开检者,则束手无策。……岂无认真公事之牧令,欲破格召募,而相需甚殷,相遇终疏。 因为仵作地位低下,导致“稍有微长者,甚不愿终身自弃,兼使其子孙亦无罪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