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伽师近场地震资料处理———三维速度成像
第20 卷 第 1期 Vol.20 No.1
2003 年3 月 Journal of the Gra uate School of the Chinese Aca emy of Sciences Mar.2003
———*
**
赖晓玲 张先康 李松林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勘探中心, 郑州 450002)
(2002 年2 月7 日收稿;2002 年5 月27 日收修改稿)
利用三维速度结构和震源位置的联合反演方法, 处理 伽师近场地震资料,得到强震
区20 km 以上深度的速度图像.结果表明:震区地壳内8 km 以上速度结构横向非均匀性较强,
反映 该区厚达数公里的沉积盖层介质特征 ;12 ~18 km 深度速度成像存在北东和北西的低速
异常带, 它们相交于极震区下方, 反映 区域发震构造特征 ;沿极震区的东西和南北正交方向以
及强震群分布的两侧,地壳结构均有明显差异,这是强震群孕育的构造背景.
近场地震资料, 三维速度反演, 伽师强震区
P315.61
1
1997 年到1998 年 间在新疆伽师地区连续发生了9 次6 级以上地震,这一现象引起了国内外地震
学家的很大关注, 因此对该地区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相关研究.到目前为止, 关于伽师震区震源定位、强震
群生成机理、震源应力环境、S 波速度结构、震源特征、震源区深部构造特征等文章均已发表[1 ~7] .
由于伽师震区周围几十公里的范围没有固定地震台, 因而缺乏近场资料.近场资料的特点是震源—
接收台站 间的路径较短,接收到的地震波直接反映震源区介质的信息, 因此在地震精确定位和震源区
中、上地壳精细结构研究中可以发挥好的作用.中国地震局物探中心于 1998 年5 ~6 月在伽师震中区周
围约50 km×50 km 范围内布设了流动台网,用于记录近场地震资料.该台网由20 台数字地震仪组成, 台
站间距为几公里.在2 个月的观测时间内,记录到 1000 多次余震.本文将给出由这些资料获得的三维P
波速度成像,对该强震群区结构的研究提供一点新认识.
2
伽师强震群发生在帕米尔高原东北侧的塔里木盆地北缘,北邻天山弧形推覆褶皱变形带.震中区沉
积较厚,未见出露在地表的断层.图1 为研究区地质构造和近场台站分布.据石油物探资料, 该区域分布
有3 条断层,它们分别为近东西向的柯坪断裂(图中①)、北西向的麦盖提断裂(图中②), 以及北东向的羊
达曼隐伏断裂(图中③).6.0 级以上的强震群分布于东经77°的近南北向条带.研究区约为50 km×50 km,
共布设19 个观测台站.台站位置主要分布在该震区6 级地震震中周围, 台站间距为5 ~10 km, 观测时间
为1998 年5 月2 日至6 月24 日, 共观测到地震事件1000 余次,其中5 个以上台站同时记录到的事件数
为300 多次,可用于地震事件的精确定位和震源区速度结构的反演.观测记录震相清晰,采样率较高(每
秒100 次).图2 为一个典型的三分向地震观测记录.
*地震科学联合基金课题资助(102025)
**E-mail :geolyring @
第1 期 赖晓玲, 等:伽师近场地震资料处理———三维速度成像 51
1
2
3
3.1
原始地震记录是按台站编号排序的,对于某一个地震事件被哪些台站接收到信号是未知的.因此, 首
先要按地震事件去挑选原始记录, 然后从已按地震事件排序的记录中, 挑选出5 个以上台站同时收到信
号的记录.对这些记录进行滤波、拾取到时.
3.2
[8]
由于震源位置是未知的, 需要进行震源初始定位.我们利用了一维层状速度模型的HYPO 程序 来
做该项工作.所用一维初定位速度模型参考研究区域的地震测深结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