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让语文课堂陪伴学生度过幸福快乐时光
让语文课堂陪伴学生度过幸福快乐时光走进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轨迹,真切地感受到了自己也是一位充满活力的教师,自己也能上出一节节撞击着智慧火花的语文课。从语文的主体意识到创新意识让我自己深思,“三维整合”让我耳濡目染。我曾兴奋地说过:“新课程真好。”可喜的是,在市区领导的引领下,在校领导组织实施中,我们小学许多教师已经开始理性地看待新课程改革,开始用批评与反思赋予语文教研以新的生机,构建教学以真的精彩。我谨以个人体会谈谈小语教学的一点反思,与各位同仁共勉!
一、给学生一个“情感的课堂”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就能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
教学中,我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或直观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设悬念等,以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和动机,创造“我要学”、“我想学”的积极教学气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教学《做操》这篇课文时,我用一张画了太阳的图片贴到黑板上,让孩子们站起来,面向太阳,跟我一起一边做动作,一边读课文。当做完一遍,我又把图片拿到教室的另一个地方贴上,让孩子们继续跟着我做。反复几次,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有的跑到我的跟前和我一起说,一起背,有的手舞足蹈,背得开心极了。当你看见孩子们学得快乐极了,玩得开心极了,你会幸福无比,感到教学的真正乐趣其实就在这里。“激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同时,教学活动中,还应注重“溶情”,置师生于课文、作者、情景之中,“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有了它,学生才会在教师的点拨下进入课文佳境。
二、给学生一个“阅读与交流的课堂”
以前的语文课堂,教师几乎包办一切,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阅读、交流,也根本没有时间去阅读和交流。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阅读与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在阅读课上,教师的第一要务便是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作者交流对话,从而内化课文的语言材料,涵咏其丰富内蕴,进而学会阅读。这一环节的设计,从学生对文本的初步感悟出发,精心设计“对话”的切入点。通过引领学生亲历文本,多角度,多层次地“读”和“听”,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真正对话。每次的“读”和“听”以及“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都伴随着解读文本的有价值的思考和交流:有把握整体的“思”,有感知细节、发现细节的“思”等,让学生用自己的感受、想象、视觉去感受词语的色彩、气息,触摸文字背后的情感,聆听来自老师的、同学之间的不同的真挚见解和来自词句深处的声音。只有闪烁着思考光泽的“读”和“听”及相互交流,才能够引领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去感悟语言,培养语感,领悟情意,发展思维,才是有效的、厚实的语文阅读教学。
三、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
教学中,我让孩子们去充分“展示自己”。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们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什么?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孩子的创造力有时简直是我们难以想象的:我在教学《乌鸦喝水》时,接触到了两组形近字,“鸟”和“乌”,“喝”和“渴”。这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难点,教师让孩子们自己思考,竟得出了这样的答案:对于“乌”的理解:“乌”表示黑色;“乌”比“鸟”少一点,是因为乌鸦全身都是黑的,以致于我们看不到它的眼睛了;对于“喝、渴”的区别,学生这样说:“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须把嘴张大(形象说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为口渴了特别想喝水,而想喝水并不一定要张大嘴巴,所以是三点水旁。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经常搜集课外阅读材料,推荐给学生阅读。在教学《墨梅》后,引领学生阅读背诵了《竹石》、《马》、《青松》等十余首古诗,使学生们了解到了更多有关于借物言志方面古诗,而且无形中又学习到了许多古代诗歌。另外,我还将《安徒生童话》、《唐诗三百首》、《格林童话》等书籍推荐给他们阅读,使其领悟书中的精妙所在。总之,教师要做一个“牧羊人”,把可爱的孩子们引领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尽情享受!教师让学生通过“说”和“读”把感情表达出来,课堂在这样激烈的情感碰撞中才能渐入高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