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释宏正 禅书大师禅意世界
释宏正 禅书大师禅意世界少林武功“禅拳归一”天下闻名,而少林僧人的艺术追求却少有人关注。已知“天命”之年的释宏正法师在少林武功的热潮中,寂寞地攀登着佛学的另外一个顶峰,追寻一种“书禅归一”的至境。他一直认为,佛学所推崇的淡薄名利并非消极遁世,而是倡导通过个人修为,替喧嚣尘世找寻一条自我解脱的捷径。出世或入世,在释宏正法师的心中已被淡定,但他的书法作品却表现了生命的激情:明亮宁静,空灵澄澈,生机勃勃,凸显张力。
作为享誉海外的嵩山少林寺常住院文僧主持的释宏正法师,在无欲无争中顿悟创引禅书,既为书界巨擘赞颂,其禅书所开创之顶级意境,更为当代引领出了一种禅学艺术生活的新天地。
禅宗书法之妙
北京之秋,天朗气清,日光柔煦,大兴区南苑的饮鹿池艺术区内,灿灿秋葵颔首,依依垂柳拂手,释宏正法师徐步向记者迎来,一袭僧衣,一脸安然。法师在京参禅之所,是饮鹿池院中的一个小平房。“和静清雅”,入门所见四字横幅已使素墙无穷生辉,而法师所书南北朝布袋和尚、宋代无门慧开禅师之诗或偈语,更使小屋增添宏大意境。
粗赏法师书作,结体平圆宽博, 不尚奇险。行笔不激不厉,转折不事重按,自然流畅。细品之,则意趣奇正相生,笔随情性,意态万方,妙趣横生,古朴中含有天真,清新里寓有高雅,一派疏阔平远, 端庄肃穆,萧散冲和之气象。
宏正法师说,自己在五台山显通寺出家,十几岁来到嵩山少林寺,研习佛法十年后始练书法。一开始为修养身心,最初勤练王羲之《兰亭集序》,每天都要练上十几个小时,比练武僧人都辛苦。可练了一年多,他感觉书法技巧虽已纯熟,但要有寻求突破却非常困难,宏正法师甚感烦恼。一日,他满腔烦闷去了寺院后面山上的达摩洞。他跪在达摩祖师面前,想请祖师给些指点。从早晨一直跪到下午,一开始他还默念祖师保护,后来干脆什么都不想,只在那里跪着,静静的跪着……眼看着天黑了,他一步一步走下山来。回到禅房中,奇怪的是,跪了一天的他居然不累不饿,看着毛笔有一种创作冲动。他连续写了两个小时的字,奇了!字字珠玑,篇篇锦绣,完全不像自己写出来的——线条、布局均如有神助,书法蕴味忽入化境。他把字拿给书界朋友观瞻,大家也感到奇怪,几天不见,宏正法师的书法竟已上升了一个层次!
宏正法师坐在屋中百思不得其解,后来同院僧人一句话提醒了他:是不是和坐禅有关?法师回想那天情况,一个人静静独处,杂念皆无,万物不侵,这不就是进入静的境界了吗?佛家讲究“定能生慧”,自己入定了,自然就有智慧生出啊!
事实上,禅宗强调明心见性,顿悟成佛,这种直觉近乎本能却相当高深,看似神秘而更内在。它浓缩了想象所需要的时间过程, 扬弃了其中的理性成分, 把妙悟天开、天真发溢、意到便成视为艺术的最高境界。
释宏正法师说,禅学与书家, 都反对“执着”,主张书法突破前人的规矩法度。清代朱和羹说过“作书要发挥自己性灵, 且莫寄人篱下。凡临摹名家, 不过窃取用笔, 非规规形似也。”书法有法,而无定法。关键在于自出新意,让自己的“ 真性”得到显现, 也即书家所说的“具自家面目” 。
在禅宗看来, 如果有意去做某事, 就是一种“执着”, 就是“妄”。书法亦然, 释宏正法师说,书法家在作书之前, 通常“端坐正心凝神静思, 怀抱萧散”, 其目的是让心气和平,血脉自惯,笔、臂、腕灵活, 但更主要的是使心中杂念消除、心量广阔,只有消除杂念,才能破除“执着”。只有心量广大,才能“包含日月星辰, 大地山河”。
史载,黄庭坚精通禅学,有人向他求学书之道,黄答:“ 老夫之书,本无法也,但观世间万缘,如蚊蚋聚散,未尝一事横在心中,故不择笔墨,遇纸则书,纸尽则已,亦不计较工拙与人之品藻讥弹。” 清人周莲青有感触地说:他有时用废纸败笔, 随意挥洒, 往往得心应手。但一遇精纸佳笔,正襟危坐,公然作书, 反而思滞手蒙。 为什么会是这样呢?他认为,前者是“ 孤行己意,不期工而自工,”后者是“刻意求工,拘于成见,不思拙而自拙。”
儒家美学观十分重视内心修养,主张正心诚意修身,一个人要使灵魂干净,真诚,有仁义,目的是治国平天下,有利于功名利禄。道家美学观也注重修养,主张心斋坐忘,超然对待世界,成为真人、至人,清净无为,逍遥出世。释宏正法师说,禅宗吸纳儒道精粹,主张疏渝五内, 澡雪精神,使精神绝对自由,达到天人合一、梵我合一的境界,这是书法创作的前提条件。如果心缠机务, 为功名利禄、声色所困,则烦恼倍增、物我对立了。
释宏正法师认为,禅学与书法艺术的内在联系是“心”。明心见性, 是成佛的真谛, 也是成书的真谛。性是心本体的表现。心是真心, 净心, 那么表现出来才是真个性, 真感情, 真趣味。“传神”、“神彩”、“神韵”,就是形神契合而产生的审美效果,能达到这一效果的作品正是“ 神品”。
禅意生活之美
多年的潜心感悟,使这位默默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