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识地位不对等.ppt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智识地位不对等

市場經濟秩序下的契約失靈調整模式 楊宏暉 自主決定與私法自治 自主決定為私法自治內在基礎 契約自由實現自主決定 自主決定影響契約效力 自主決定與市場調控 自主決定發揮市場機制的裁判功能 私法自治與契約自由受憲法保障 憲法第22條、釋字400, 576, 580, 602, 643 經濟憲法:創造得實現契約自由的前提條件 私法自治的調和 契約當事人間因經濟上和智識上的「結構上不對等」協商地位致契約一方須承受「特別負擔」時,民事法院有義務要積極介入契約關係的調整及進行契約的內容控制。(德國BVerfG NJW 1994, 36) 介入私法自治應符合「比例原則」。 基本權第三人效力 國家保護義務 避免保護不足/保護過度 實質化(Materialisierung)與契約不對等的平衡,為當代民事法的主要任務。 私法自治運作理想條件 民法預設社會模式(Sozialmodell) 理性人形象(homo economicus) 市場典範(Marktparadigma) 環境層面 市場 市場交換促進有限資源最適分配,市場和契約是個人交換需求與利益,實現自治之條件。 有效競爭 有效競爭提供契約自由的選擇可能性。 競爭可以抑制經濟力量的形成與濫用。 個人自主決定促進競爭。 超市商品 參與者層面 行為能力─形式自主決定能力 自主決定須具備一定之事理判斷能力,方能貫徹自我負責。 能力一般化─行為能力,以顧及交易之便利性與安全性。 主體平等 理性成年人為民法預設的主體形象,具主體平等性,貧富非考慮因素。 當事人意思對契約效力具重要意義。地位不對等所生之問題,僅在例外情況中考慮,如民法74條的暴利行為。 私法自治失靈 競爭失靈與市場失靈 獨占及聯合 欠缺選擇可能性 市場失靈 價格的實質低估/偏離 資訊不完全 外部性 公共財 契約自由失靈 契約自由功能的疑慮主要反映在談判地位的不對等上 經濟地位不對等 經濟發展促使個人屈居經濟弱勢,在交易上屆於從屬地位,為避免契約自由濫用,法律應適當介入。 限制契約自由濫用 強化當事人的對抗力量,加強武器平等。 智識地位不對等 資訊落差影響交涉能力,操縱意思決定。 現代銷售手法 個人的低估 契約失靈矯正 ─環境結構面─ 競爭失靈與契約自由失靈互為條件,其救濟可從環境結構面與個別交易面著手。 環境結構面措施 競爭存在的確保 管制:聯合、結合、獨占 保障自主決定的基礎條件 民法實質化的輔助工具 競爭正當秩序的確保 保護競爭者 競爭者可作為消費者利益的保護者 保護公益 避免競爭扭曲 市場破壞、違法行為 契約失靈矯正 ─個別交易面:競爭法 個別交易面措施 競爭法上 市場績效管制 績效管制重視市場結果的公平性,限制獨占事業之市場行為與契約自由。 效果類似契約內容控制,可間接影響個別交易關係內容,如無效或調整契約。 榨取濫用管制與虛擬競爭 假設競爭價格與損害賠償 以一般客觀的競爭性市場結果為導向 契約失靈矯正 ─個別交易面:競爭法 交易相對人決定自由保護 交易相對人(消費者)保護為競爭法保護目的 市場參與者的決定自由具裁判者功能 歐體不當交易行為指令(Richtlinie 2005/29/EG über unlautere Gesch?ftspraktiken) : 強化保護消費者免於「誤導行為」及「侵害行為」 德國不正競爭防止法: 「交易行為」概念擴大適用範圍,涵蓋契約「締結前」、「締結時」及「締結後」的交易階段。 競爭法的價值判斷投射到契約法。二者界線更為模糊。 交易相對人決定自由的保護 不實廣告 隱匿重要資訊 施壓及過度利誘 利用射倖心理 利用無經驗 騷擾 契約失靈矯正 ─個別交易面:民事法 個別交易面措施 民事法上 契約締結層面─ 保護當事人締約時最適決定基礎,避免意思干擾或不完整 撤銷權:ex.詐欺、脅迫、錯誤 資訊義務:強化資訊以促進意思決定的健全。例如:特定交易型態的資訊揭露(參德國民法第312條以下) 猶豫期間/悔約權:避免突襲交易、再獲取資訊及重新締約 締約強制: 直接:民法保護個體生存照顧式(如公用事業、醫療) 間接:市場競爭補強式(如樞紐設施原則、禁止差別待遇) 契約失靈矯正 ─個別交易面:民事法 契約履行層面 內容控制 事前:如最低基本工資、最高利率 事後:誠信原則、公序良俗、定型化約款控制 情事變更調整 權利救濟面 訴訟外紛爭解決:ex.申訴、調解、仲裁 團體訴訟 行政機關(如消保官、公平會) 矯正措施的運用 考量比例原則 例如若資訊義務即可使當事人自主決定得以作成並達保護目的,即不必作內容控制。 考量因素 秩序政策手段最優先 競爭確保措施 禁止榨取濫用與不實廣告,具個案補救性質。 確保自主決定手段優先 資訊義務或其他透明化手段 資訊義務干預私法自治程度較小,當事人仍保有締約與否與內容形成之自由,合乎

文档评论(0)

wangsu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