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我们的田野调查之六——必克布依族砑光工艺.PDF

我们的田野调查之六——必克布依族砑光工艺.PDF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们的田野调查之六——必克布依族砑光工艺

我们的田野调查之六——必克布依族砑光工艺 撰稿:李昕 砑光,一种古老的造纸和染整技艺。晚唐五代诗人韩偓有诗《无题》: “锦囊 霞彩烂,罗韤砑光匀。”说的正是这种用卵形、元宝形或弧形的石块对皮革、布 帛、纸张等进行碾压、摩擦,从而使面料变得密实挺括、表面亮泽的传统工艺。 这是在经过预处理、投染、理布、复染、漂洗、晾晒、上胶等一系列工序后,整 个染色工艺中的最后一步。 在普遍使用砑光机、熨斗进行染色后整理的今天,我们有幸在贵州见识到了 这种传统的手工染整技艺。 2014年11月,我们在大寨市集与岑师傅相识,当时他正在市集上等候来取布 的客户。在与岑师傅沟通后,我们转天来到了他位于贞丰县珉谷镇必克村的家中, 观摩了染布、砑光等工序。 2014年11月在大寨市集遇见岑师傅 必克村又称必克大寨,群山环绕间处处可见小桥流水,是典型的布依族村寨。 居住在必克村里的布依族,服饰尚蓝,从头帕到服装均以素色为主,除了花带和 围兜前的局部绣花,服饰上几乎再没有其他装饰。正是因为当地人的穿着需求, 传统的染色工艺才能在此得以保存。 必克村景色 必克村的布依族老人 岑师傅今年六十岁,布依族。他的染布手艺是家中祖传,从二十岁开始,至 今已从业四十年。 左:2014年11月,木质染坊外的岑师傅 右:2015年11月,岑师傅穿着自家染色布料制成的上衣 2015年11月9 日,我们再次到访岑师傅的染坊。与前一年相比,岑师傅家的 房子已被重新修缮过,染房的布局也有所改变。上图为笔者2014年11月26日来访 时所拍下的岑师傅的家,两张照片的左侧为木质结构的染坊。而下图为2015年11 月9 日的来访照片,此时木质结构的染坊已被拆除,新染坊为水泥空心砖建成。 两次到访岑师傅家,都能看见染坊内一角摆放着的砑光石。砑光石形似元宝, 也被称作 “元宝石”。石头底部中间呈条状凸起,上面刻有一道道的印痕,起防 滑作用。与砑光石配套使用的,还有一块平铺在地上作为垫板的石板。由于使用 频繁,这块石质垫板的表面已被打磨得十分光滑,且因常年受砑光石的压力而产 生了些微变形。岑师傅家使用的砑光石重达三、四百公斤,是他的爷爷打制的, 传到岑师傅手中,已是第三辈了。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