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未刊著作里寻找闪光金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在中医未刊著作里寻找闪光金子

在中医未刊著作里寻找闪光金子由笔者策划的丛书“近现代名中医未刊著作精品集”(第一辑,8册,以下简称“未刊集”)问世已近一载,日前陆续传来图书重印的好消息,这套以学术特色进军市场的图书能得到读者的欢迎,是令我颇感欣慰的。 近年来,中医类图书中频频出现刘太医、张悟本等“大师”炮制的“罂粟花”,他们著作的发行量也曾使我们这些中医学术的守望者“自惭形秽”,我也很想把自己辛勤培育出来的未刊集称为畅销书,尽管这是非常勉强的事情。在当前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坚持学术和追求销量似乎是很难同时企及的事情,在我考量的重心不自觉地偏向后者的时候,读到了不啻为“当头棒喝”的吴培华先生的几句话,“一个出版社要是尽出畅销书,那这个出版社是没有什么文化品位的”,“真正的文化精品都不是什么畅销书。它可能不畅销,但它的文化价值、精神价值才是一个民族所需要的”,但在警醒的同时,仍会“幻想”着既有品位又能畅销的好事。 虽然我很想把这篇断想写得长一些,以表明自己不是不学无术者,但不能总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尽管这种做法现在髦的合时。于是,便想郑重地提示同道:中医未刊著作里,有闪光的金子。 寻找!寻找!发现宝藏! 未刊的含义很简单,就是没有刊行过。在十载的编辑生涯中,我接触过许多沉寂了数十年的原始稿件,便考虑挑选一些,以“未刊”的名义整理出版,当沾沾自喜于自己的名词创造之时,却在互联网上发现文艺类图书里已经有许多未刊先行者,便又觉得自己是坐井观天的青蛙,又像偏居一隅的夜郎侯。于是,便私心自用,结合中医书稿特点,将“未刊”圈定为“作者生前其作品未能刊行”。在中医学发展史上,这类稿件很多,如传世名著《本草纲目》就是在李时珍仙逝之后才得以付梓的。于此可见,部分未刊著作的学术价值不可低估。在图书馆中,清代以往的未刊著作为数不少。但如要出版,就涉及到古籍整理的问题;一说到古籍整理,我便生敬畏之心,不敢轻易为之。清代儒医柯韵伯先生曾说:“胸中有万卷书,笔底无半点尘者,始可著书;胸中无半点尘,目中无半点尘者,才许作古书注疏。”其境界要求,高山仰止,不才浅薄,十不能一。况且,如投身其中,兴之所至,不免指手划脚或信口雌黄。在当下古籍整理领域,急功近利者比比皆是,以致前贤著作伤痕累累,倘古籍能哭,早已“泪飞顿作倾盆雨”了,故当引以为戒。第二个原因,近现代医家,虽斯人已殁,但余响未绝,读者往往会因敬其人而购其书,图书宣传推广还是比较容易一些。第三个原因,说起来心里就有些沉重了,那就是“抢救”。前述古籍,虽然还没有出版,但毕竟还安安稳稳地躺在图书馆里,近现代医家遗作的处境相较而言,就艰难得多。在我国,近现代曾经活跃过一大批学验俱丰、在当时享有盛誉的中医大家,他们品德高尚,医术精湛,怀丹心以济世,执妙方以活人,为中医事业的发展贡献了毕生精力,然而,他们的许多著作(如手稿等)因种种原因或尘封霉变,或玉殒香消,以致先贤在长期临床实践和寝馈深思中积累的宝贵学验被湮没、被遗忘,甚至有的已经失传,这应视为中医事业的重大损失。 抢救!抢救!时不我待! 在寻觅、整理未刊著作的时候,经常为作者的精神所感动,怎样防止“感动”变为“冲动”?不妨举一例。赵桐先生在其著作《伤寒述义》的序言与后记中讲,为了写成这本书,“右手腕贴桌处磨起高茧,无名指笔杆压迫成了胼胝……在暑假……热得心跳心慌……可是因为短钱,连冰棍也不知什么味道……我精神百倍,以为人世间没比我在病中著述医经再美、再乐、再痛快、再便宜、再高尚、再有价值了”,“嗟!一生精力埋没在故纸堆中,半百心血收获的只此几页墨痕”,这不正是“板凳甘坐十年冷,文章不说一句空”的真实体现吗?那么对赵先生的著作的学术水平如何判定,在当前还有没有出版价值?我为此设定了一个基本标准,即:“作品应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临床指导价值,其学术观点及临证经验等经过作者长期的临床检验才得以提炼,既来源于临床实践,又能很好地指导临床实践,以目前的中医发展水平来衡量,仍有其科学性、独特性、实用性,对中医工作者和学习者有重要参考意义。”为慎重起见,我还邀请了我国著名中医学家审阅了部分稿件,在书稿学术水平得到他们认可以后,才最终确立出版书目。实践证明,此做法是成功的。 目前,许多中医名家的未刊作品多在其弟子、家人或友人处,另有部分保存在中医临床、科研机构或各地图书馆当中,寻觅未刊著作过程是艰辛的,而选择出版又是对编辑学识的考验。未刊著作的整理出版工作意义重大,不才匹马单枪难有所成,期盼与有志于此者共同努力,使一批批的中医未刊著作得以问世,使先贤英名不朽,学验流传,徽音累属,慈惠无穷。 (作者单位系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医出版中心) 1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