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世王原祁伪作分类及作伪手段略考.docVIP

传世王原祁伪作分类及作伪手段略考.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传世王原祁伪作分类及作伪手段略考

传世王原祁伪作分类及作伪手段略考清初“四王”之一的王原祁,引领娄东画派成为清代画坛持续时间最久的正统画派。他的绘画备受时人推崇,但在其传世作品中伪作屡见不鲜。为了区分伪作与真本,本文主要对传世王原祁伪作进行辨别和分类,并对其作伪手段进行考证和仔细比对。 王原祁作为“四王”中年龄最小、官职最高的一位,在中国画坛占有不可忽视的历史地位,他引领的娄东画派成为清代画坛持续时间最久的正统画派,影响画坛二百余年。王原祁的作品备受文人和鉴赏家的推崇和重视,但其传世作品鱼龙混杂,伪作屡见不鲜。伪赝品是完全由作伪者自画来冒充王原祁的作品,画作没有得到王原祁的认可,多是作伪者在利益驱动下而作的。在王原祁作品的伪作者方面,阵容庞大,身份各异,除了民间三流画师以低劣赝品鱼目混珠外,娄东派中亦有许多门生、后学,加入了伪作的行列。清人顾文彬在《过云楼书画考》中就发出了“麓台真迹已不易得,而设色者尤罕”的感叹。前辈学者对王原祁伪作也有过不少研究,徐邦达等鉴定家指出王昱不但常为王原祁代笔,晚年还伪仿王原祁的作品。一、传世王原祁伪作分类说略 首先是从落款上发现的伪作。绘画的落款包括名款和年款,有时还写上作画的地点,为鉴定提供了参证依据。在王原祁伪作中,存在画中的年款与王原祁的实际年龄不相符的落款,露出了极为明显的破绽。例如,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的王原祁《仿大痴山水图》轴(图1),此幅为纸本、浅绛设色画,纵104.5厘米,横51厘米,本幅的落款为:“康熙甲午(1714年)秋日仿大痴笔并题。王原祁,年六十有三。”(图2)据年表可知,王原祁生于明崇祯十五年壬午(1642),至康熙甲午(1714年)本应是73岁,而画中落款的年龄却与实际相差十年,即使是古稀之年的王原祁也不会糊涂到把自己少写十岁的程度,出现了与史实明显不符的现象,这就是书画鉴定中所谓的“硬伤”,而且,在这幅伪作中,还出现了作画地点与事实不符的题跋。画中自题:“……余与钧亭年兄相别甚久,因大儿来豫,想及思翁妙论,遂作此图。钧兄见之,必以余言为不谬也。……”由题跋可知,1714年王原祁应居于河南,其长子至豫看望,王原祁遂作此图命其携赠钧亭年兄。但从原祁存世的诸多真迹和有关文献考察,此年自春及冬,王原祁一直身在京师。如《麓台题画稿》中云:“……甲午秋间奉命入直,以草野之笔日达于至尊之前,殊出意外……”。可见,画中的作画地点不合史实,又为该图的一处“硬伤”。又如,嘉德四季15、16期拍卖展中有王原祁《仿古山水》轴,纸本设色,画轴题跋有“癸巳冬日,余泛畅春园归,天游亦告假来寓,新糊壁少一画,即写就携归,以传粲可乎。麓台祁笔,年六十有二。”王原祁生于明崇祯十五年壬午(1642),至癸巳(1713年)本应是七十二岁,画家又犯了相同的错误,将自己的年龄少写了十岁,这便为我们鉴别王原祁伪作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其次是从印章上发现的伪作。印章是鉴定书画真伪的重要依据。在王原祁的伪作中,许多伪作钤盖的印章简直到了乱真的地步。作伪者往往熟知王原祁使用的印章,以照猫画虎的方式伪造王原祁的印章,以假乱真,需要仔细分辨,才能看出其中的破绽的。不过,有些作伪者对王原祁用印情况并不了解,随便以不知名的字或号刻成印章,冒充王原祁之印。例如,2008年拍卖会上的拍品《九如图》扇面,16厘米×5l厘米,纸本墨笔。自题:“九如图为升翁老年台,王原祁。”钤首:“松庵”椭圆型朱文印,后钤“王原祁印”白文印。王原祁一生使用的钤首印,有“苍润”“三昧”“古期斋”“扫花庵”“求是堂”“毂诒堂”“御书画图留于人看”“画图留于人看”,但并无“松庵”这枚椭圆型朱文印。再加上画面的画风也不似,山石皴擦简而薄,树叶画法显得平面,无层次,并以尖笔勾画松枝,根本不是王原祁画松的方式。同时,落款署名之“原”字,不是王原祁惯用“原”字款的写法。徐邦达先生在《古书画鉴定概论》中指出,王原祁的“原”字在他晚年的一般作品中“原”字中的“白”的最后一横是不封口的,这一横是和下一笔的竖笔连写的,从而造成了右下角的空隙(图3)。不过,王原祁的“臣”字款的绘画署名是个例外,但该画作并不是臣字款,所以通过以上三点的不合的分析,可以断定此幅为伪作。 再次是从书法和画风中发现的伪作。书法是界定代笔画和伪作的重要标准,代笔画的书法是作者本人亲书,伪作中的书法则不是。王原祁的书法用笔很扎实,中锋行笔,富有内劲,圆中有方,他的字方形结体,有左低右高、横细竖粗的特点。伪作的书法虽然也刻意模仿,不过多是笔力纤弱、形似而神不似,无形中总会流露出作伪者的本真面目。 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九如图》卷的书法明显是伪作。自题:“九如图,康熙丙子(1696年)长夏仿黄子久笔。王原祁。”(图4)题字书法软滑无力,与惯见的精紧遒健的书法判若云泥,其伪不言自明,单从书法来看,属于“开门见山”的假作。画面山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