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3.10改第1讲中国模式
第一讲:如何看待“中国模式”
讲两个问题:
一是关于中国模式的讨论
二是近年国际社会关于中国发展道路(中国模式)的诘难:“中国威胁论”
一、关于“中国模式”的讨论
“中国模式”提出的背景就是中国崛起。中国崛起主要从经济角度看,中国经济在过去30年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为世界经济领域的“超级巨星”。30年GDP年均增长9.8%,是世界同期年均增长率的3倍。
2012年最新统计各国GDP增长率:
1、美 国: 15.83万亿美元,实际增长率为2.2%
2、中 国: 8.3万亿美元, 实际增长率为7.8%
3、日 本: 5.3万亿美元, 实际增长率为1.7%
4、德 国: 3.4万亿美元, 实际增长率为0.7%
5、法 国: 2.6万亿美元, 实际增长率为0.4%
6、英 国: 2.5万亿美元, 实际增长率为-0.3%
7、巴 西: 2.3万亿美元, 实际增长率为1.03%
8、意大利: 2.1万亿美元, 实际增长率为-2.3%
9、俄罗斯: 2.0万亿美元, 实际增长率为3.5%
10、印 度: 1.8万亿美元, 实际增长率为5.3%
(世界经理人数据-)
按可比价格计算,我国经济总量30年增长15倍,国内生产总值每7年翻一番,2005年超过意大利,2006年超过英国,2007年超过德国,2010年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二位。2010年我国的GDP总量达到39万多亿元,约合6.04万亿美元,按现行汇率计算,占整个世界总量的比重达到到8.5%;出口世界第1位,进口世界第2位,进出口贸易总额世界第2位(2001年超过意大利,2005年超过法国,2006年超过英国,2007年超过德国);外汇收入稳居世界第一。
再看综合国力综合国力包括经济力、政治力、科技力、国防力、文教力、外交力、资源力。投资银行瑞士信贷的下属研究机构’的东西,起码应具备两个属性:一是凝固性;二是可复制性。显然正在进行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具备也不应该具备这两个基本属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需要在不断改革与发展的实践中逐步走向自我完善的过程。恩格斯早就指出:“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恩格斯这里所说的社会主义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实际上就指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长期性)(《马恩选集》卷4,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93页)。社会主义社会作为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尚需要“经常变化和改革”,需要长期探索,作为仅仅有几十年历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么能说已经形成为一种凝固化的模式呢?再看列宁的说法,列宁曾指出:“一切民族都将走入社会主义,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却不完全一样,在民主的这种或那种形式上,在无产阶级专政的这种或那种形态上,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特点”(列宁这里所说的实际上就是指各国进入社会主义道路的多样性和社会主义具体形态的多样性)(列选卷2,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77页)国际共运史的正反经验说明,社会主义绝不应该是一种固定的模式,更不应该将一国经验作为模式到处复制,而应该是在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指导下符合各国国情的独特创造。在日益走向多极化和多元化的当代世界,一切社会制度和体制都有各自的特殊性,不应该向别的国家输出与复制。作为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更没有任何理由凝固为“中国模式”而企图向别的国家输出与复制。第三,在国际共运史上,由于“苏联模式”的提出并对外输出与复制,给各国社会主义带来了深重影响乃至灾难,这个教训值得永远汲取。20世纪50年代,由于照搬“苏联模式”,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走了许多弯路,留下许多隐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命题的提出,在很大程度上是对“苏联模式”的否定与反思的结果。前车之辙,后车之鉴,在“苏联模式”已经成为历史陈迹的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作茧自缚,迷恋和推行所谓“中国模式”呢?第四,更为严重的是,国内外一些人热炒所谓“中国模式”,是有着深刻的背景和目的的。2004年美国学者乔舒亚·库鉑·雷默在一份关于中国发展的研究报告中首次提出“中国模式”、“北京共识”的概念,起初并未引起多大反响。“中国模式”被热炒,是在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之后。2008年以来“中国模式”迅速升温并成为热门话题,显然有两个不可忽视的背景和目的:一是将中国举全国之力抗击汶川大地震、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成功抵御世界金融危机(金融危机使西方世界经济一落千丈,一片悲哀,而中国仍然是较高的正增长,在世界经济中一枝独秀)等成就与做法归因于实行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一些人将这些成就与做法概括为所谓的“中国模式”,毫无疑问带有怀疑和否定市场经济改革的底色;二是从“中国威胁论”、“中国责任论”到“中国模式论”(树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2陶瓷文化产品.ppt
- 2012高考英语必背单词精简版.doc
- 2012高考语文三轮专题突破训练:12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综合测试).doc
- 2012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课件:第1部分1-1.ppt
- 2012高考语文复习__实词、虚词课件.ppt
- 2012高考语文最后四十天专题突破训练:22古诗文阅读-古诗综合鉴赏).doc
- 2013 《如何把握文言文中的“意译”?》.ppt
- 2012魅力小主播教材.doc
- 2012黄州快哉亭记冯.ppt
- 2012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课件:必修2 第3章第2节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ppt
- 金融产品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积极适应市场风格,行为金融+机器学习新发现.pdf
- 交运物流2024年度投资策略:转型十字路,峰回路又转(2023120317).pdf
- 建材行业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板块持续磨底,重点关注需求侧复苏.pdf
- 宏观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复苏之路.pdf
- 光储氢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复苏在春季,需求的非线性增长曙光初现.pdf
- 公用环保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电改持续推进,火电盈利稳定性有望进一步提升.pdf
- 房地产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聚焦三大工程,静待需求修复.pdf
- 保险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资产负债匹配穿越利率周期.pdf
- 政策研究2024年宏观政策与经济形势展望:共识与分歧.pdf
- 有色金属行业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新旧需求共振&工业原料受限,构筑有色大海星辰.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