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4-2015学年苏教版必修一《师说》ppt课件
3.韩愈批评“耻学于师”的风气,涉及的面似乎很广——开头是“今之众人”,接着是做父亲的人,最后是“士大夫之族”,他批判的主要对象是谁?为什么? 【明确】(1)批判的主要对象:士大夫之族。 (2)理由:①从行文的语气看,批判“今之众人”是用疑问语气,批判做父亲的人是用否定语气,批判“士大夫之族”用的则是讽刺语气。他对士大夫们不仅不满,而且表示出一种鄙夷和蔑视的态度,士大夫们瞧不起劳动群众,却不如“巫医乐师百工之人”聪明,是因为这些士大夫们不懂得从师的道理。 ②“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正是士大夫们的特殊心态,这与韩愈以“道”为师的观点格格不入。 4.从最后一段看,韩愈写《师说》赠李蟠的原因是什么?韩愈写此文的其他原因是什么? 【明确】 赠李蟠 的原因 嘉其能 行古道 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不拘于时,学于余 其他 原因 作者借《师说》批判当时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严正地驳斥了士大夫们的恶意诽谤,以及抨击时俗轻视师道的不良风气,为开展“古文运动”扫除了思想障碍,对当时“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起到了批判和校正的作用 5.这篇文章读起来感觉与别的文章味道不同。气势贯通,很有 感染力。你觉得这篇文章在语言上有什么特色? 【明确】文章的语言特色主要是运用了对偶句、连珠句,以及 丰富的语气表达。具体如下: (1)对偶句。 本文多用对偶句。如“生乎吾前……”“生乎吾后……” “古之圣人……”“今之众人……”这些句式的运用,使文章 形式整齐,气势飞扬,增强了表现力。 (2)连珠句。 连珠,又称顶真、蝉联,即用上一句的结尾字做下一句的开头,首尾相连。本文这样的句子很多,如开头的几句:“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这种句式的运用,加强了句子的衔接,使论述环环相扣,严密紧凑。 (3)丰富的语气表达。 如本文用了“嗟乎”“呜呼”这样的语气词加强感叹,用“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这样的摹状语句绘声绘色地描绘了“士大夫之族”的神态,用“如是而已”这样的语句表示结论的无可置疑。 6.本文在许多方面阐发的观点都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请就本文思想的进步性作具体探讨。 【明确】《师说》中所体现的进步思想有三点: (1)突破了一般人对教师作用认识的局限,从“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受业”,拓展到“传道”“解惑”,明确提出“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个全面而崭新的概念。这在当时是一个了不起的创新,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 (2)针对“士大夫之族”的门第观念,明确提出“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的全新的从师观念。这种新观念,开拓了为师者的广阔领域。 (3)在“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观点指导下,从“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的客观事实出发,推论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崭新观点,说明师生关系是相对的,教与学是可以相长的。这种思想闪耀着朴素的辩证法的光辉。 【归纳提升】 一、脉络梳理 二、主旨归纳 本文通过论述从师学习的必要性和从师的标准,阐述师道和师生的关系,批判士大夫们“耻学于师”的陋习,列举圣人从师的态度,有力地论证了“学者必有师”的观点。 素材1:语言角度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运用角度】“博采众长”“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等。 素材2:思想角度 处处有吾师,时时要探索:“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观点,既体现了学问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也破除了对长者、权贵等权威的迷信。“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提出了尊师学习的重要性。而“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则用动态的、相对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师生关系。 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必须坚持“不耻相师”“不耻下问”的求学精神,既要尊敬老师,虚心向老师请教和学习,同时还要勇于探索,敢于怀疑,大胆创新,“不唯书,不唯上”。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身能力。 【运用角度】“超越”“尊师”“勇于创新”等。 【运用示例】 示例:(对应素材2) 表面上对老师毕恭毕敬,未必是真正的尊师,真正的尊师 应该要有实际行动。 什么是尊师的实际行动?尊师,固然要讲礼貌,要从生活 上关心老师,要帮助老师做一些应该做的事,但最重要的还是 要认真、刻苦地学习。“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 子。”我的一位老师也曾这样对我说:“我最大的幸福,也是 最大的希望就是学生能超过我,学生如果普遍超过老师,我们 这个国家就大有希望了。”这些都是多么精辟的言论啊!由 此,我们可以推导出这样一个结论:在学术上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3版英语一轮精品复习学案:Unit2《English around the world》.doc
- 2013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人教版必修1):3-7记念刘和珍君.ppt
- 2013燃烧于灭火课件.ppt
- 2013版高中语文全程复习方略配套课件:2.2 古代诗歌鉴赏(山东专版).ppt
- 2013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_《桥之美》课件.ppt
- 2013版外研版八年级英语上册配套课件:Module 2 My home town and my countryUnit 2.ppt
- 2013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人教版必修1):3-9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ppt
- 2013省考春季面试模拟7-12答案.doc
- 2013皖八三模语文作文.ppt
- 2013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人教版必修1):4-11包身工.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