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5-2016学年高二语文选修课件:第1单元第1课《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粤教版选修先秦诸子选读)
课 堂 互 动 1.子路问津中,到底是谁来指点谁的迷津? 按照桀溺的看法,天下大乱,整个世界都像滔滔洪水泛滥一样,谁能挡得住呢?谁又能治理好这种泛滥,像传说之中的大禹一样,使天下重归太平呢?没有!所以,孔子和子路等人的奔走救世是徒劳无益的。这是第一层意思。第二层意思是,既然不能救世,那我们怎么办呢?要么就随波逐流,大家一起混日子,得过且过——这是长沮、桀溺们反对的,其实也是孔子反对的;要么就避开那些坏人而寻求治理天下、拯救世道的好人——这是孔子的观点,所以他带领学生离开鲁国而奔走天下,即便是“累累如丧家之犬”也绝不后悔,甚至是“知其不可而为之”。 但这也是长沮、桀溺们所反对的。因为,在他们看来,举世皆浊,你到哪里去寻找净土呢?世人皆醉,你到哪里去寻求清醒的人呢?所以,与其避人,不如避世。连整个浊世都避开了,隐居于山林之中,与鸟兽同群,管它世道变成什么样子。这就是长沮、桀溺们的观点,说到底是隐士的哲学。 从理论上说,长沮、桀溺们的观点不是没有道理。所以,说他们在指点孔子、子路的迷津也无不可。 但从实践中说,我们就不能不认为孔子的话也有道理了。事实上,避开整个世道而与鸟兽同群办得到吗?人毕竟不可以都去做“狼人”啊!正如孔子所说:“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作为一个人,不和人打交道而完全隐居是不可能的。就是长沮、桀溺,不也并没有到山林之中去与飞禽走兽同群,而还在耕田种地,食人间烟火吗?何况,他们不仅耕田种地,而且还“耦而耕”,二人并肩劳作,进行改变世界的努力。反过来说,正因为天下不太平,我们才于心不忍,汲汲于救世之道。说到底,是一种社会责任感和知识分子的良心在作驱动器,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啊。 2.在选文2中,孔子提到“鸟兽不可与同群”,那么“鸟兽”是否就是指长沮、桀溺?如何理解孔子的这番感叹? 孔子提到的“鸟兽”,并不是指长沮和桀溺,文中说到的“鸟兽不可与同群”一语是一种客观的叙述,是为下文作铺垫,即我们既然不可以同鸟兽同群,就得同人相处,避世是不可以的。 孔子的这番话表明了他力图改变社会现实、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社会理想和可贵的精神品质。 3.选文3中写到楚狂接舆对孔子的嘲讽之语,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观点?请简要分析。 接舆的歌中透露出一种对社会的无奈,他对“往者”和“今之从政者”都失去了信心,可以说这正是他选择避世的根本原因之所在。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他才说孔子是“何德之衰”。 4.如何理解“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这一句出自有“楚狂人”之称的接舆讽劝孔子的《凤歌》,意思是说过去的事情已无法挽回,未来的事情还来得及改变。接舆认为,孔子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的做法是徒劳的,已经过去的就算了,希望他从现在起就不要再过问政治了。后来,“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这两句就成了一些人的生活格言,但含义与原来已经完全不同了。现在的意思是说人不能一味追悔既往,而应奋发努力,争取今后有所作为。 5.如何理解“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关于荷蓧丈人这句话,历来有两种说法。吕本中《紫微杂说》中说:“四体不勤二句,丈人自谓也。”朱熹《论语集注》中说:“犹言不辨菽麦尔,责其不事农业而从师远游也。”如果按前一种说法,即使是“丈人自谓”,也是一种揶揄之辞。因为丈人实在是从事农耕的人,过着自耕自食的隐居生活。若说这样的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显然是不合情理的。所谓揶揄之辞,就是借说自己来揶揄子路与孔子这类人。 但是,从整个情节和语意看,还是后一种说法较为合理,是批评子路不从事生产事业而到处游说。然而,从后边紧接着一句话:“孰为夫子?”看来,又似乎直接批评孔子。意思是:“你的老师四肢不勤,五谷不辨,算什么老师?”即便这话直接针对子路而言,实际上也是暗指孔子,用这话表达自己与孔子政见之不同。从口气来看,荷蓧丈人的话是很气愤的,可见,他自己的政治见解是深思熟虑的,而对孔子的观点也是了如指掌的。 6.如何理解“不仕无义”? 儒家学说的支柱是伦理,试图用固定了的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来维系社会的安定。朱熹说“人之大伦有五”:“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是也。” 在儒家看来,君臣之间是恩义关系:君对臣有恩(赐其俸禄),臣对君就应有义(守其大义)。所以,荷蓧丈人这样有才能、有学识的人就应该出来做官,帮助君主平定天下,这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所以说:“不仕无义。”他们认为:连长幼之间的礼节都不可废除,君臣之间的大义,怎么可以废除呢? 而荷蓧丈人为了在乱世之中保持自己洁白之身,却忘记了君臣之间的大伦,是错误的。这是因为君子出仕,不过是为了践行这种君臣的大义,即使自己的学说不被当政者采纳,也应该出仕,继续做出不懈的努力。朱熹说:“仕所以行君臣之义,故虽知道之不行而不可废。然谓之义,则事之可否,身之去就,亦自有不可苟者,是以虽不洁身以乱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5-2016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24《出师表》(第3课时)课件 (新版)新人教版.ppt
- 2015-2016学年九年级语文教学课件: 17《公输》3(新版)人教版下册.ppt
- 2015-2016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20《岳阳楼记》课件 (新版)苏教版.ppt
- 2015-2016学年人教版必修3 第11课《师说》教案5.doc
- 2015-2016学年人教版必修1: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ppt
- 2015-2016学年人教版必修3 第2课 《祝福》学案3.doc
- 2015-2016学年人教版 选修3-1电场强度 课件(48张).ppt
- 2015-2016学年人教版必修3 第11课《师说》学案8.doc
- 2015-2016学年人教版必修3 第3课《老人与海》教案2.doc
- 2015-2016学年人教版必修2 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课件(19张ppt).ppt
- 2015-2016学高中化学 2.3.1 氧化还原反应(探究导学课型)课件 鲁科版必修1.ppt
- 2015-2016学高中化学 2.2.2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反应(情境互动课型)课件 鲁科版必修1.ppt
- 2015-2016新版苏教版数学五上第二单元教案.doc
- 2015-2016第一学期学校工作总结.doc
- 2015-2016第一学期国旗下讲话.doc
- 2015-2016苏教版8B第一次月考试卷.doc
- 2015-2016第二学期每日一诵.pptx
- 2015-2016浙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件:第1课《中国石拱桥》.ppt
- 2015-2016英语必修Ⅲ北师大版Unit8课件(共22张)对话室和文化角.ppt
- 2015-2016浙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件:第5课《动物尾巴的功能》.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