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15W导学案,《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5W导学案,《念奴娇·赤壁怀古》课件

一、学习目标: 1、诵读本词,背诵本词。 2、通过分析词中的景物描写、关键句、周瑜人物形象,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掌握诗词鉴赏技巧。 二、学习重、难点 1、重点:分析周瑜人物形象,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2、难点:把握烘托、衬托手法。 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 一个瑜珈(佛,修心养性)修行者,佛教徒; 一个酒仙; 一个月夜徘徊者,一个诗人,一个小丑; 一位在政治上专唱反调的人! ——林语堂《苏东坡传?序》 写作背景 这首词是苏轼词中的代表作,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七月。苏轼47岁,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在心情极其复杂的情况下,他游赤壁时写下了这首词。 作者早年颇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在党争激烈的环境中屡遭贬谪。因“乌台诗案”被捕下狱,不论在朝在野,政见同与不同,营救者络绎不绝,最后,宋神宗才决定不杀苏轼,而以贬谪苏轼到黄州做团练副使(闲职)了事。但他毕竟是个旷达的人,尽管政治上失意,却从未对生活失去信心。 这首诗就是他这种复杂心情的集中反映,词中虽然抒写的是郁积在他胸中的愁闷,然而格调是豪放的,不同于失意文人的同主题作品。 作于黄州的其它作品:《前赤壁赋》《后赤壁赋》 据南宋俞文豹《吹剑续录》载:“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比柳词何如?’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孩儿执红牙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板,唱大江东去。”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一首豪放词。 有感情朗读: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烘托:A+B、C、…… N 衬托(映衬):A B A或B【正衬或反衬】 对比:A B C 烘托如: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烘托乐曲的艺术魅力 。 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用潭水的深来衬托友谊的深。 反衬如: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用蝉噪与鸟鸣反衬山林的幽静。 对比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表达作者忧国忧民,关心民生疾苦的情感。 问题导学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体现出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思考讨论:倾向于哪种理解?) 参考:  一种理解是此时苏轼善于自我解脱,自解自慰,比较达观;  另一种理解是此时的苏轼有些消沉,愤懑无法排解,只好寄情山水。 预习自测 1、给下列字注音。 淘táo 垒lěi 瑾jǐn 纶guān 虏?(lǔ ) 酹lèi 【樯qiáng 橹lǔ】樯,挂帆的桅杆;橹:船桨;樯橹指船只、战船。 ? 一尊(同樽)还(huán)酹江月 华huá发fà:白发 2、概括词上下阕的内容。 明确:上阕描绘赤壁的景色。 下阕写周瑜的丰功伟绩和词人的感叹。 合作探究 探究一、上阕的景物描写有何艺术效果? (提示:找准表达技巧、结合诗句分析、词人感情) 探究二、上阕最后一句有何作用? (提示:篇章结构作用、具体分析、词人感情) 探究三、词中为何刻画周瑜这一人物形象? (提示:表现手法、人物形象特点、词人感情) (探究要求:结合知识梳理的相关知识点思考探究。组长组织好组员轮流发表自己的意见,组员之间互相帮助答疑,并做好相关记录。) 高效展示与精彩点评 【上阕写景、抒情】 探究一、上阕的景物描写有何艺术效果? 明确: ①词人借景抒情,以壮景写豪情,运用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烘托等手法,(视听、远近、俯仰结合,通感) ②通过大江、乱石、惊涛、巨浪等意象,把眼前的大好河山描绘得宏伟、?壮阔、气势磅礴,烘托出古战场的壮观场面,为下阕写周瑜,做铺垫。 ③表现了作者豪迈的气概和宽广的胸怀。 探究二、上阕最后一句有何作用? 明确: ①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句起过渡作用。 ②它承上启下,“江山如画”是写景的总括之句。“一时多少豪杰”则由景物过渡到下阕的写人和抒情。 ③抒发了作者对英雄人物的仰慕之情。 【下阕咏史、抒情】 探究三、词中为何刻画周瑜这一人物形象? 明确: ①词中运用反衬手法,(对比、用典) ②把周瑜刻画得年轻有为,风流倜傥,温文尔雅又有雄才大略,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反衬自己年岁渐老,功业未就, ③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感叹。 虽然三国时期是英雄辈出的年代,只有周瑜符合作者的审美要求:婚姻美满、英俊潇洒、少年得志、功成名就,于是作者选取了周瑜的三个方面“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便把一个叱咤风云的儒将风采写得形象生动。在周瑜身上寄托着作者的人生理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