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学语文专题化教学模式探索
大学语文专题化教学模式探索内容摘要:本文以一次课程教学改革为例,介绍了“专题化”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形式,对“专题化”教学模式运用于《大学语文》教学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大学语文 专题化模式 教学改革
“专题化”教学是一种以专题为中心的合作探索型教学模式。从具体实施来讲,就是从教材中抽取某一知识点或寻找一个角度,从中引申提炼成一个专题,对教材内容重新整合,并以这个专题作为研究的载体,授课内容围绕专题展开。这样,不但有利于将知识系统化,而且能有效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充实学生的知识储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沟通课堂内外,扩大教学内容的外延也大有裨益。
《大学语文》作为高等院校的一门公共课程,讲什么?如何讲?是很多教师都在探求的一个问题。如果沿袭中学语文的教学模式对大学生讲授《大学语文》,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也难以将知识系统化和实现教学内容的拓展和延伸,也就不能有效完成《大学语文》所承担的培育学生人文精神及综合素质的使命。基于这种认识,笔者在教改实践中,紧紧抓住整合与延伸两个关键环节,尝试着将“专题化”模式引入大学语文的教学之中。下面是这次教学改革与探索的具体过程。
我们所使用的教材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选有四篇:王粲《七哀诗》、刘勰《文心雕龙·情采》和陶渊明《咏荆轲》及《归去来兮辞并序》。王粲属“建安七子”之一,刘勰是文章理论家,陶渊明是这个时代最负盛名的大家,分别讲解,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将是零散的,难以形成系统而完整的印象。魏晋南北朝在中国文化史和文学史上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大学语文》的教学应不仅使学生习得单篇文选的知识,还应以点带面,增强授课内容的人文性。对于中国古代文选,应将传统文化知识渗透在讲授中,最好能联系现实生活,给学生以启迪和思考的空间。基于此,笔者将教材中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四篇文选整合为一个专题:魏晋风流,延伸出四个板块:建安文学、正始之音、竹林七贤和陶渊明的理想世界。
讲授这个专题之前,布置学生课前了解魏晋南北朝的历史。上课时,先提出三个问题:1.中学时,我们学习过这个时期的那些诗文?2.说说你所知道的这个时期的著名历史人物。3.这个时期出现过那些政权?在学生回答这几个问题的基础上,笔者归纳出这个时代的几个特点:1.社会动荡,政权更迭频繁;2.儒家思想的一统地位瓦解,思想异常活跃;3.文化繁荣,文学开始走向独立。
讲解了时代特点后,开始进入第一个延伸板块:建安文学。首先介绍的是“三曹”。曹操是建安时期杰出的文学家和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开创了建安文学的新风气,风格清俊通脱。曹丕擅长诗文及辞赋,其名作有《燕歌行》、《与吴质书》等,他的文章理论著作《典论论文》是文学独立的一个标志。曹植是第一个大力创作五言诗的作家,他把文人五言诗的发展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标志着文人五言诗的完全成熟,他的散文和辞赋也表现出了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有《洛神赋》美不胜收。对于曹操,笔者引导学生要以正确的历史观去看待这一历史人物,他到底是奸雄还是英雄?我们可以以其文观其人。为丰富课堂内容和加强讲授的趣味性,笔者在授课中穿插了曹植“七步成诗”的故事。其次介绍“建安七子”,以王粲为重点,教材中有他的《七哀诗》,他在七子中文学成就最为突出。在讲授中穿插曹操对于人才的渴求和他的用人观。最后归纳“建安文学”的特点。
第二个板块:正始之音。先让学生简单了解正始时期的时代特征和文学特征。正始是魏废帝曹芳的年号(240-249),曹芳8岁登基,由大将军曹爽和太傅司马懿辅政,王族衰微。曹魏后期,政局混乱,皇帝昏庸无能,司马懿父子掌握朝政,废曹芳、弑曹髦大肆诛杀异己。正始时期的诗人,政治理想落潮,普遍出现危机感和幻灭感。此时的诗歌也与建安诗坛风貌迥异,反映民生疾苦和抒发豪情壮志的作品减少了,抒写个人忧愤的诗歌增多了。这一板块重点介绍的人物是何晏。由其清谈引申出魏晋玄学,由其服药引申出魏晋服饰文化。此板块未谈及重要作家的代表性作品,与原教材缺乏联系。
第三个板块:竹林七贤。“七贤”也属正始名士,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常聚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修武一带)竹林之下,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当时社会处于动荡时期,司马氏和曹氏争夺政权的斗争异常激烈,民不聊生。文士们不仅无法施展才华,而且时时担忧性命安全,因此崇尚老庄哲学,从虚无缥缈的神仙境界中去寻找精神寄托,用清谈、饮酒、佯狂等形式来排遣苦闷的心情,“竹林七贤”成了这个时期文人的代表。在文章创作上,以阮籍、嵇康为代表。阮籍的《咏怀》诗82首,多以比兴、寄托、象征等手法,隐晦曲折地揭露最高统治集团的罪恶,讽刺虚伪的礼法之士,表现了诗人在政治恐怖下的苦闷情绪。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以老庄崇尚自然的论点,说明自己的本性不堪出仕,公开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