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菌株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机制探究.docVIP

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菌株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机制探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菌株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机制探究

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菌株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机制探究[摘要] 目的 探讨我院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株耐药基因的分布及其在耐药中的作用机制。 方法 选择我院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菌株,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喹诺酮类药物药敏试验,筛选耐药菌株并测定环丙沙星MIC,对喹诺酮耐药菌株进行qnrA、qnrB、aac-(6)-Ib-cr、GyrA及ParC检测,并进行基因扩增测序。 结果 84株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菌株中有24株对喹诺酮类药物耐药,耐药率为28.4%。其中对2种药物耐药4株,对3种药物耐药6株,对5种药物耐药14株。耐药菌株MIC值为对照菌株148~596倍,24株耐药菌中检出qnrA质粒基因12株、qnrB质粒基因4株、aac-(6)-Ib-cr基因4株、GyrA基因喹诺酮决定区突变11株、ParC基因决定区突变4株。 结论 我院存在大肠埃希菌喹诺酮耐药菌株,且耐药菌株耐药机制复杂,耐药基因的产生及酶类耐药突变是主要原因,临床要加强对耐药菌株的检测。 [关键词] 大肠埃希菌;喹诺酮;抗生素;耐药基因 [中图分类号] R446.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10-0080-03 大肠杆菌是临床常见的致病菌,大肠埃希菌是其中最常见的菌属,伴随近年来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及抗生素的不断发展,大肠埃希菌的耐药菌株不断出现,且耐药性不断提高,耐药机制日趋复杂,如细菌酶类耐药突变、耐药基因的突变表达等,近年来质粒耐药机制相关的质粒基因如qnrA、qnrB等成为研究热点[1,2],质粒具有可转移性,其不仅能够导致耐药菌株对抗生药的耐药,而且能够引起耐药性在不同菌株之间的传递,导致菌株广泛耐药,严重影响临床治疗效果,目前临床已经分离出多个耐药基因,本研究就qnrA、qnrB、aac-(6)-Ib-c等耐药基因在耐药性大肠埃希菌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研究,为大肠埃希菌耐药菌株的检测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株来源 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2年6月临床分离的非重复84株大肠埃希菌菌株,分离菌株均经VITEK2-compact 微生物鉴定系统鉴定到种,质控菌株为大肠埃希菌 ATCC 25922菌株,结合实验菌株为大肠埃希菌J53 AzR菌株。所有菌株均深低温保存,临用前复苏。 1.2 主要仪器及试剂 环丙沙星(CIP)药敏纸片、左氧氟沙星(LVX)药敏纸片、诺氟沙星药敏纸片(NFX)、司帕沙星(SPX)药敏纸片、氧氟沙星(OFX)药敏纸片购自武汉博士德生物试剂公司,平板琼脂购自浙江碧云天生物试剂公司,肉汤培养基购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Taq、dNTPs、DNA MarkerⅢ及DNA 100 bp Ladder 购自美国Sigma公司,Tanon EPS-100型电泳仪购自北京原平皓生物技术有限公司,VITEK2-compact微生物鉴定系统购自法国梅里埃公司,梯度 PCR 仪购自德国 Eppendorf公司,UVP 凝胶成像系统购自美国Sigma公司。 1.3 药敏实验及菌株筛选 菌株耐药性检测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实验,检测5种喹诺酮类药物(环丙沙星药、左氧氟沙星、诺氟沙星、司帕沙星片、氧氟沙星),药敏试验结果参照2009年版CLSI M100-S19规定执行,选择耐药菌株培养进行实验。 1.4 MIC值测定 抗生素最低抗菌药物浓度测定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测定药物选择环丙沙星,质控菌株为大肠埃希菌 ATCC 25922菌株。 1.5 PCR反应 采用煮沸法制备模板,印务设计参照GenBank基因图谱设计引物,引物序列如下:qnrA 上游引物:5-ATTTCTCACGCCAGGATTTG-3’,下游引物:5-GATCGGCAA AG GTTAGGTCA-3’,扩增片段730 bp;qnrB上游引物:5-GATCG TGAAA GCCAGA AAGG-3’,下游引物:5-ACGATG CCTGGTAGT TGTCC-3’,扩增片段469 bp;aac-(6)-Ib-cr上游引物:5-G CTCACGCCAGGATT-3’,下游引物:5-GATGCCTGGTAGTTGTCC-3’,扩增产物214 bp;gyrA上游引物:5-TGGGCAATGA CTGG AA CA -3’,下游引物:5-GGTCGGCCATCAGTTCAT-3’,扩增产物469 bp; parC上游引物:5-GCGAACG ATTT CGGATCGTC-3’,下游引物:5-CTGAATGCCAGCGCCAAATT-3’,扩增产物423bp。qnrA、qnrB及aac-(6)-Ib-cr扩增条件95℃变性,55℃退火,72℃延伸,45个循环,gyr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