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鼓在传统民族乐队中应用探究.docVIP

少数民族鼓在传统民族乐队中应用探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少数民族鼓在传统民族乐队中应用探究

少数民族鼓在传统民族乐队中应用探究摘 要 鼓,作为一种膜鸣乐器、打击乐器,在我国少数民族鼓的家族中,那真是种类繁多,以千姿百态加以描述并非夸大其词。仅从质地而言,不仅有蒙皮陶制、蒙皮铁制、蒙皮木制、蒙皮骨制、蒙皮象牙制等多种,而且还有全木制、全铜制等种类。本文将具体结合云南省少数民族鼓在传统民族乐队保的应用进行阐述。 关键词 少数民族鼓 传统民族乐队 打击乐器 一、我国少数民族鼓的种类 (一)朝鲜族长鼓 又称“杖鼓”。朝鲜族民间乐器。朝鲜族长鼓起源于印度的细腰鼓。公元4世纪时,细腰鼓通过丝绸之路传人我国中原,而后又东传朝鲜。隋唐时期,我中原称长鼓为“都昙鼓”、“毛员鼓”和“腰鼓”,当时虽未有长鼓之名,但实际已用于九、十部乐的天竺、龟兹、西凉、疏勒、高昌和高丽诸乐。宋代长鼓以“杖鼓”之名载人史册。到了元代,《元史·宴乐之器》对杖鼓记载尤详。近百余年来,杖鼓在我国中原逐渐销声匿迹,而在朝鲜族人民中广为流传,遂改名为长鼓。长鼓鼓身圆筒形,长70厘米左右,由一块木料(或多块木料拼合)车旋而成。两端粗空,中间细实,形成两个共鸣腔。两端鼓面直径大小不一,蒙皮薄厚有别。演奏长鼓时,右手执细竹条敲击,左手拍打。 (二)瑶族长鼓 瑶族长鼓,鼓身细长,呈两个倒接的喇叭状。又称花鼓,亦为古代细腰鼓类乐器之变体。流行于广西、广东等瑶族聚居地区。宋代,瑶族已使用长鼓,当时称铙鼓。南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铙鼓,瑶人乐,状如腰鼓,腔长倍之,上锐下侈.亦以皮鞔植于地,坐拊之。”早在12世纪的宋代,瑶族人民已能制作长鼓。 (三)壮族铜鼓 “铜鼓是我国南方濮、越人创造的一种打击乐器,是我国艺术宝库中之瑰宝。铜鼓多流行在广西、广东、云南、贵州、四川、湖南等少数民族地区,以广西数量最多,分布量最广。这种乐器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出现,距今已有二千年以上的历史。古时,人们把这种鼓用于祭祀和乐舞的伴奏,也用于传信报时婚丧活动战阵助威等。而少数民族贵族统治者,却把占有铜鼓当作富贵的拥有和权力的象征。所谓铜鼓就是用铜铸成的,它的鼓面直径约五十公分,高约30公分。鼓面和鼓身都刻有精致的花纹。其音色粗犷宏亮,音量较大,鼓声可传送很远,具有震颤心灵之感。 (四)湘西苗鼓 湘西苗鼓是由鼓框、鼓皮、鼓钉、鼓槌等部件制作而成,框是用黄桑树干或杉木树干制成,皮是牛皮,钉是铁钉,槌是杉木干。在古代,苗鼓不是作为娱乐之物,而是祭祀通神、威镇鬼邪的神器。根据考证,苗鼓最先为掏空的树干和竹帮,以后又发展为铜鼓,到后来才用兽皮作响器,最终才产生了类似现代的苗鼓。 二、云南少数民族鼓在传统民族乐队中的应用 云南省是一个少数民族聚集地,其传统民族文化丰富多彩,为云南省文化增色不少。以下将结合几种少数民族鼓进行介绍。 (一)佤族木鼓 在云南佤族宗教祭祀中,木鼓是“通神之器”,是最神圣的祭器,今日,木鼓已经成为佤族心目中的吉祥物,每逢喜庆的日子里,人们总要跳起木鼓舞,抒发心中的喜悦,木鼓已成为佤族人勤劳、勇敢、团结奋进和开拓进取的民族精神的象征。佤历“格瑞月”是举行全寨性拉木鼓活动的时节,即木鼓节。木鼓节头一天,头人和“魔巴”(祭司)带人乘黑夜赶到事先选好的高大红毛树下,举行念咒、驱鬼、祈祷等祭祀仪式,然后由“魔巴”率众人把树砍倒,并在树根上放下三块石头作为买树钱。而后根据需要的尺寸,截取树干,凿鼓耳、系上藤条。次日清晨,佤寨的男女老少盛装上山,一起拉木鼓,并歌唱“拉木鼓歌”。 (二)傣族象脚鼓 象脚鼓是傣族古老的民族乐器。明朝人钱古训1写的《百夷传》一书说:傣族“以羊皮为三、五长鼓,以手拍之”。“三、五长鼓”正是指的象脚鼓,其长度有三尺至五尺的意思,因鼓身形似象脚而得名,外形似一只精美的高脚酒杯。 (三)德昂族水鼓 水鼓也叫做水酒鼓,德昂语为“格楞当”,至今保山及德宏一带的德昂族还拥有这种古老而独特的民族打击乐器。每当节庆祭祀、迎宾酬客之时,德昂同胞都要敲水鼓、跳水鼓舞。表演时,持鼓者舞同起。边敲边舞,并有持大钹、大链者伴奏伴舞,其间鼓者的鼓槌与钹者的钹盘不时绕出奇妙的花式,配合默契、变幻多端,让人眼花缭乱。与此同时,其余人众则围绕成圆圈踩着鼓点载歌载舞,舞步以“单脚提步绕”为主,偶尔夹杂一些对跳和原地转圈等动作。浑厚、深沉的鼓声,庄重、热烈的舞蹈,为德昂山寨的各类喜庆活动增添了浓郁的节日气氛。 三、结论 本文通过对云南省佤族木鼓、傣族象脚鼓和德昂族水鼓几种代表性的少数民族鼓进行介绍。鼓的文化实际上少数民族的灿烂历史的见证,现在都在传统民族乐队得到很好的应用,对文化的传承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期望通过对云南省鼓文化的研究有利于对少数民族文化有一个更深刻的认识,在和谐的社会环境下,能够更好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