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小吃 品文化——湖南篇.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尝小吃 品文化——湖南篇

尝小吃 品文化——湖南篇湖南的小吃遍布大街小巷,臭豆腐、姊妹团子、糖油粑粑、馓子、酸梅汤、口味虾、嗦螺、热卤等等多的数不盛数,随意走在街头,就能轻松遇到一场与美食的惊艳邂逅。 湖南人爱吃辣椒,湖南人很热情,而湖南人的爱吃和会吃,更是在全国都出了名的,湖南的小吃以油重色浓为标志,以酸、辣、香、鲜见长,满城遍地都是好吃的餐馆。有人说到了湖南可以不逛景点,但美食小吃却一定要吃个遍,才不妄来一趟湖南。 在上了点年纪的长沙人中流传着一句老话:“杨裕兴的面,徐长兴的鸭,德园的包子真好呷。”足可见这三样小吃在长沙人心目中的重要位置。除了“徐长兴的鸭”现已更名为其它字号,寻不见当年“北有全聚德,南有徐长兴”的繁荣景象,令人着实有些遗憾。另外的两样小吃,“杨裕兴的面”和“德园的包子”依然是长沙地标性的特色小吃。 “德园”创建于清朝光绪年间,最初为一唐姓人士在现如今的长沙八角亭附近开的一家夫妻店,取名为“德园”,是取自《左传》中“有德则乐,乐则能久”之意。“德园”的生意并不尽如人意,经店家几经易手也算是能够维持经营。直至民国初年,几位失业的官厨共同集资盘下这家生意并不算太好的德园,并把店铺迁到黄兴路樊西巷口,主营官府菜。官府菜的取材常用到海味鲜货等上乘食材,而剩下的余料丢弃实在可惜,厨师们便将余料剁碎拌成馅芯,制成包子出售。本来是为了打发余料、无心插柳的举动,却让“德园”名声大振。用海味鲜货做馅制成的包子风味异常鲜美,备受吃客们喜欢。德园的掌案师傅全部都是手艺精湛的老师傅,做出来的包子皮薄馅大、颜色白净,面皮质地松软、富有弹性,口感极佳。包子的馅芯选料也十分精细,糖馅用白糖、冰糖、玫瑰糖或桂花糖混合拌成,香甜爽口;肉馅则选用优质猪前夹缝肉,拌以香菇、冻油等调料,香而不腻。不多久便有“出笼热喷喷,白色皮喧松,玫瑰甜香美,香菇爽鲜嫩”的民谣来称赞德园的包子。 “德园”在1938年那场全城毁灭性的“文夕”大火后,原班师傅再度建店,取名为德园茶馆,经过一批烹饪名厨和白案高手长年不懈的努力,使德园的美食形成了五大系列,三百多个品种,其中就有在长沙颇有名气的“八大名包”。“八大名包”为:玫瑰白糖包、冬菇鲜肉包、白糖盐菜包、水晶白糖包、麻茸包、金钩鲜肉包、瑶柱鲜肉包、叉烧包。如此品种繁多的包子和面点,不叫人动心也难啊!“德园”的百年老店位于长沙的繁华地带,每天早上,买包子的人都会排成长龙,也算是长沙街头一景,想必找到排着长队的人们,也就找到“德园”的包子了。 包子富含碳水化合物,维持大脑功能必须的能源供给,还有提供膳食纤维、调节脂肪代谢的作用,同时还能缓解因脑部葡萄糖供养不足而出现的疲惫、健忘、烦燥、沮丧等症状。德园的包子馅芯种类繁多,有荤有素、有甜有咸,给不同体质的食客们提供了不同的选择,让食客们充分享受美味带来的快乐。 “杨裕兴面条”在湖南小吃中算是发展得较为出色的一家,从1894年建店至今,在长沙乃至全国开了很多家分店,用连锁经营的方式,传承并发扬着湖南面食的传统。“杨裕兴”创建于清朝光绪二十年(1894年),本来是家米粉馆。名号中的“杨”自然取自店主杨心田的姓氏,“裕兴”是取“富裕兴盛”之意,希望能讨个好彩头。开业之后,由于老板经营有方,生意日渐兴隆起来。大约在1934年,杨心田病重,便将店面交给其子杨菊村经营,并于1937年开设了分店。“杨裕兴”同样也避免不了“文夕”大火的噩运,苦心经营的两家店均被焚毁。大火之后,老店重整开业,在原本汤粉的基础上扩大了经营范围,增添了汤面、卤味、腊味、蒸饺等食品。其中质优味美的汤面,让“杨裕兴”盛名传于长沙,成为当地首屈一指的面馆。 “杨裕兴”之所以能成为享誉百年的老店,自然有它独特之处。首先是汤面的用料非常讲究,煮面时讲究宽汤、清水、滚开;汤料是用猪棒骨和老母鸡炖成,口感清新、独特,味道香而不腻。除此之外其首创的“鸡蛋面”更是为食客称为其“一招鲜,吃遍天”的独门秘籍。鸡蛋面质地均匀柔软,味道鲜美,被顾客常喻为“神仙难吃刀下面”。鸡蛋面是用优等的面粉按特定比例加入鸡蛋和水精制而成,较南方的细面粗些,蛋味浓郁。下锅之后不像其它面条那样容易发胀,不粘不稠,入口不滑不腻,软硬适中且富有韧性,口感一流。 “杨裕兴”的油码也是美味绝伦,最经典也最受欢迎的油码有五种:酱汁、肉丝、酸辣、牛肉、杂酱。就拿酱汁码来说,酱肉炖得酥绵软烂,入口即化,非常入味,与强韧的面条产生强烈的口感冲击。面汤的味道非常浓郁,是典型的湘式口味。再撒上一把新鲜的葱花,使整碗面的香气整体提升。湖南人爱吃辣是人尽皆知,餐桌上摆放的自制剁椒千万不要错过,加了剁椒的鸡蛋面风格骤变,原本的平淡温和中经过了湖南香辣气息的冲撞,吃起来口舌生烟一般,却教人欲罢不能。除了这五种经典的油码,从大众化的酱汁面、酸辣面到高档的蟹黄面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