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容受性标志分子的生物信息学挖掘及S100P的作用及机制研究.pdf

子宫内膜容受性标志分子的生物信息学挖掘及S100P的作用及机制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10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子宫内膜容受性标志分子的生物信息学挖掘及S100P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博士论文 子宫内膜容受性标志分子的生物信息学挖掘与分析及SLOOP的作用和机制 中文摘要 子宫内膜容受性标志分子的生物信息学挖掘与分析 及SLOOP的作用和机制研究 中文摘要 子宫内膜接受胚胎着床的能力称为子宫内膜容受性。人类子宫内膜只在月经 周期的20.24天具备接受胚胎植入的能力,称为“子宫内膜容受窗期”。在这一 时期,子宫内膜在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精确调控下发生了特殊的形态、生理和 分子生物学的变化来易化胚胎植入。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建立是胚胎成功植入的决 定因素,任何原因引起的子宫内膜容受性不能建立或建立延迟,都会导致胚胎着 床失败。辅助生殖技术(ART)是解决人类不孕的重要手段,但试管婴儿技术(IVF) 发明至今其成功率仍在20.30%徘徊。人们认为子宫内膜容受性缺陷大约占导致 着床失败原因的2/3,而胚胎原因仅占1/3,无法诊断和治疗子宫内膜容受性异常 也是ART成功的主要障碍。因此,容受性的诊断和评估对提高辅助生殖技术的 成功率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寻找子宫内膜容受窗期特异性表达的标志分 子,阐明子宫内膜容受性形成的分子机制,将极大地推动生殖医学的进步。 随着高通量筛选技术的发展,前期有许多研究应用基因组学及蛋白质组学技 术来寻找子宫内膜容受性形成的标志分子。然而,由于样本量的限制、样本来源 的不同、数据本身的高维度及分析方法和分析标准的差异,这些高通量筛选得出 的结果并不一致。目前,可靠的子宫内膜容受性标志分子仍然没有找到,子宫内 膜容受性的分子机制仍不清楚。重复高通量筛选无疑是一件既费钱又费力的事, 而前期大量高通量筛选堆积了大量数据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生物信息学的发展 为我们有效利用前人的数据提供了平台,不仅可以避免浪费,而且从一定程度上 扩大了样本量,增加了数据的可靠性。本研究的第一部分应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 整合多中心数据进行分析,挖掘出在子宫内膜容受窗期特异表达的分子作为标志 分子,并进一步验证部分分子在着床窗口期的表达规律,为寻找容受性标志分子 及进一步研究子宫内膜容受形成的分子机制提供线索。 胚胎着床过程包括胚胎在子宫内膜上定位、粘附与侵入等环节,该过程涉 及细胞的增生、凋亡、粘附、侵袭和血管增生等细胞学行为。SLOOP是本课题在 前期生物信息学挖掘中发现的在容受窗期子宫内膜特异性表达上调的分子。已知 该分子广泛参与多种肿瘤的发生发展,与肿瘤细胞的增生、侵袭、转移、及血管 生成有关,然而该分子与子宫内膜容受性形成的关系及在胚胎着床过程中的作用 及机制目前还鲜有报道。本研究第二部分进一步观察SLOOP在子宫内膜和胎盘中 博士论文 子宫内膜容受性标志分子的生物信息学挖掘与分析及SLOOP的作用和机制 中文摘要 的时空表达规律、P激素调节,并用RNA干扰和过表达技术探讨SLOOP在子宫内 膜容受性建立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本研究将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胚胎植入伊 始子宫内膜容受性建立的分子机制。 第一部分子宫内膜容受性标志分子的生物信息学挖掘与分析 目的: 1、从现有的基因芯片数据库中挖掘子宫内膜容受窗期特异表达的分子,为寻找 子宫内膜容受窗期标志分子提供线索。 2、运用功能分析及相互作用网络分析方法,分析这些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及其 相互作用网络,以进一步了解子宫内膜容受形成的分子机制。 3、收集临床标本验证生物信息学挖掘的结果。 材料与方法: l、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GeneSifter从现有的基因芯片数据库中挖掘筛选在子宫 内膜容受窗期特异性表达的基因。 2、用IPA软件分析这些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及相互作用网络。 3、收集育龄妇女不同时期子宫内膜,用RealtimePCR验证这些差异表达基因在 不同时期子宫内膜中的表达规律。 结果: 1、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整合已有的基因芯片数据,挖掘出子宫内膜容受窗期差 异表达大于2倍的基因1543个,大于5倍的基因148个,大于10倍的基因31个。 2、基因功能分析发现差异基因聚集最多的两个功能类是免疫反应和细胞周期。 分子网络分析发现高度差异表达的基因主要组成了两个网络,一个与心血管 系统的发育和功能相关,另一个与肿瘤的发生发展相关,其中TGFBl,TNF, 用。 3、我们选择了9个基因(DKKl、S CRISP3、ANXA4和SFN)用RealtimePCR进行验证,所

文档评论(0)

yyongrjingd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