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医学影像学重点急腹症和肝胆胰脾中大.doc

医学影像学重点急腹症和肝胆胰脾中大.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医学影像学重点急腹症和肝胆胰脾中大

急腹症肝胆胰脾 腹部是指膈肌以下、盆腔以上的解剖范围。包括腹内脏器(以消化、泌尿、生殖等系统为主)、腹膜腔、腹膜后间隙及腹壁。 检查技术 国内仍以腹部X线和B超作为首选的检查方法,必要时再做CT检查。 一. X线检查 最好在临床处理前进行,以反映腹部的自然状态。腹部组织、器官发生病理改变时可改变腹部的自然对比,因而X线平片常用于急腹症的影像学诊断。 (一)X线平片及透视 1.X线平片 至少要求站立正、仰卧前后位,其它如侧位、仰卧水平侧位、侧卧水平正位、倒立正、侧位。 2.透视 除可观察病变外,还可动态观察膈肌运动和胃肠蠕动。 (二)造影检查 1.钡剂、空气灌肠:肠套叠、乙状结肠扭转、结肠癌。 2.钡餐:先天性幽门肥厚、十二指肠梗阻。 3.泛影葡胺:上消化道出血、穿孔及肠梗阻。 4.选择性或超选择性血管造影:急性消化道大出血。 二. CT检查 包括:平扫及增强扫描。 第一节 与急腹症有关的正常影像解剖 X线平片正常表现: 腹壁与盆壁:腹膜后、肾周脂肪呈灰黑影,胁腹线 腰大肌、腰方肌、闭孔内肌、提肛肌 骨性结构。 实质器官:肝、脾、胰、肾、子宫。 空腔器官:胃肠道、胆囊、膀胱。 第二节 急腹症的基本影像学征象 一、异常气体 (一)胃肠道内异常气体 空腔器官积气、积液并管腔扩大(可判断肠管位置、活动度变化)。 不同肠段胀气表现 空肠:肠腔内环状皱襞密集; 回肠起始段:肠腔内较多环状皱襞; 回肠末段:肠腔内不见环状皱襞; 结肠:可见结肠袋的间隔。 扩大肠腔的鉴别要点 (二) 腹壁气体 :沿肠壁走行的线状或串珠样小囊状透光影。 继发于绞窄性肠梗阻、肠系膜血管栓塞引起的肠坏死,也可见于中毒性巨结肠、新生儿坏死性肠炎、肠壁气囊肿。 (三)腹腔内积气:游离、局限性。 立位:膈下半月形透光区 左侧卧位水平投照:肝与侧腹壁间线状透光带 二、腹腔积液(并积气):膀胱上方的水样密度影,“狗耳征” 三、腹内高密度影:钙化、结石、粪石 四、腹腔内肿块影:软组织密度块影,周围的肠襻和器官受压移位 五、腹腔或腹膜后脓肿:境界不清的肿块影,多伴有麻痹性肠梗阻的征象。 六、下胸部异常 七、骨骼异常 第三节 常见急腹症的影像学诊断 一. 肠梗阻(intestinal obstruction) 分型 机械性:单纯性、绞窄性 动力性:麻痹性、痉挛性 血运性:血栓形成或栓塞 X线检查要回答: a.有无梗阻 b.梗阻部位 c.梗阻性质 d.梗阻病因 (一)肠梗阻定性诊断 1.单纯性小肠梗阻 梗阻后3~6小时可出现X线异常表现。 a.积液平面超过三个; b.胀气肠曲呈弓形,肠腔气柱渐高征; c.立卧位肠管变化大,短拱形 长管形; d.肠壁、黏膜皱襞一般无明显增厚; e.梗阻点以远肠管萎陷。 2.绞窄性小肠梗阻(strangulated obstruction) 原因:扭转、内疝、套叠(intussusception) 、粘连 。 X线表现: a.无肠腔气柱渐高征(但偶有),空回肠换位; b.立卧位肠管变化不大,固定; c.假肿瘤征,咖啡豆征,长液面征,空回肠换位; d.肠壁增厚、黏膜皱襞增粗; e.直肠、结肠可积粪、充气。 3.结肠梗阻 原因:结肠癌、乙状结肠扭转。 X线表现: 1.结肠癌所致的肠梗阻: 梗阻近段结肠高度扩张、积液; 结肠造影检查示不规则充盈缺损。 2.乙状结肠扭转: 马蹄状扩张的肠袢,直径达10cm,内含大量气体与液体; 肠曲壁呈三条纵行致密线,向左下方集中; 结肠造影检查示削尖状、鸟嘴状狭窄。 4.麻痹性肠梗阻X线表现 原因:急性腹膜炎、脓毒败血症、腹部术后、低钾血症、 严重外伤、外伤性休克及腹膜后间隙感染或血肿等。 X线表现: 普遍性胀气,大小肠均受累; 气多液少呈蜂窝状,液面低; 肠运动减低; 短期内复查胀气肠曲多无变化。 (二)肠梗阻定位诊断 根据扩张与萎陷移行区 (三)肠梗阻病因诊断 较为复杂,综合诊断,CT检查。 二、肠套叠 分类:回盲部套叠、小肠套叠、结肠套叠。 套叠部分组成:外层(鞘部)、中间层(折入部)、最内层(折返部)。 多发生于2岁以下儿童。 三、胃肠道穿孔 一般情况下,发病4~5小时后,腹部平片才可见到腹腔内游离气体,随时间推移气体量逐渐增多。约有10%~25%的胃肠穿孔病例不出现气腹,因此,X线所见阴性不能否 定穿孔的可能。 第二节 肝脏 检查技术 (一)X线检查 透视、平片价值有限;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间接门静脉造影;超选

文档评论(0)

shenlan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