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红桥区药店销售保健药品状况调查 法本 实践
天津广播电视大学12春法学本科调查报告
虚假广告保健品状况调查
姓名: 高方翀
学号: 1212001200973
分校: 红桥分校
专业: 法学本科
指导老师: 孙兆喜
时间: 2015年 9月
虚假广告保健品状况调查
一、前言部分
医药行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直接关系到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我国医药卫生行业的改革也一直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在商品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广告以其独特的方式,作为一种市场营销的工具,成为商品生产者用来扩大销售、与其他的商品生产者竞争市场的一种手段,健品药品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同样需要广告。本次调查意义在于了解保健品药品于广告宣传当中的现状与相关法律漏洞的补救措施
调查人:高方翀
调查时间:2015年8月3日-2015年9月3日
调查地点:天津市红桥区湘潭道福泰大药房 电话 红桥区人流密集区
调查方法:问卷
二、事实部分
1. 前言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的老百姓再也不必只是顾问穿好吃好,如何健康积极的生活渐渐成了这个时代的主旋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医药已经在人们如何幸福的远离病痛的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于病痛中通过药物治疗,于治疗中通过保健品痊愈,都是所有病患的主流选择。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起步,短短二十年间保健品药品行业的年销售额已达到500亿元以上,随着消费群体日益增多,营销模式推陈出新,这块医药市场的大蛋糕吸引许多医药企业甚至食品企业都垂涎欲滴。而保健品药品作为特殊的商品,营销过程中广告也是其销售必须做好的工作,那如今保健品药品于广告宣传当中的现状与问题如何呢?
2. 调查材料与研究方法
(调查材料的采集。以上街走访药店及向路上各阶层年龄段的人分发问卷调查采集材料。其中走访了药店和派发保健品药品问卷共一百份内容包括:使用购买人群的年龄段,通过何种的途径了解,对产品的使用满意程度等等。
(研究方法。运用社会统计学方法整理收集的资料。在走访的药店我以消费者身份进入药店询问观察各类保健品药品销售以及广告情况。问卷的发放则是在大药店附近以及车站等人流较多的地方以十八周岁以上的各阶层各年龄段为主。
其中女性人数62人,男性38人。
其中18—35岁的有47人,35—50岁的有43人,50岁以上有10人。
问卷调查结果对保健品满意的人有2人,占到2%,而剩下的对保健品的态度就是一般或不满意,持一般态度的有4人占到4 %,而不满意的有4人,占到4%。调查中,参与问卷调查的市民们普遍表示只有先看保健品的的效果与其广告上面宣传的是否符合,其次就是质量好坏,才能做出决定。
(一)保健食品虚假广告产生的原因分析
汇总上街走访以及问卷形式调查的结果,保健品药品广告市场鱼龙混杂纷乱不堪,消费者大多都是通过各类营销广告了解到大部分的保健品药品,多数人较能识别广告宣传中存在的不实虚假,大多数虚假保健品药品功能无效部分假药劣药所导致的延误病情甚至致死致残少有发生,所以鲜有消费者的投诉与状告,再者许多保健品药品涉及消费者个人隐私,碍于面子许多消费者都在上当受骗利益受到侵害时选择忍气吞声没有依法维权。
法律条文不完善我国虽然有《广告法》,但却把药品这种特殊商品的广告混同于一般商品广告管理,显然不合理。同时,在法律执行的过程中发现,《广告法》存在着法律条文不完善、出现监管真空等问题。如《药品管理法》第六十条规定: 药品广告的审批部门为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药品广告须经企业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发给药品广告批准文号;未取得药品广告批准文号的,不得发布。第六十二条规定: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对其批准的药品广告进行检查,对于违反本法和《广告法》的,应当向广告监督管理机关通报并提出处理建议,广告监督管理机关应当依法做出处理。《广告法》第六条规定: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是广告监督管理机关。可以看出,药品管理部门执行的是审批权和监管权相分离的行政管理体制,从执行情况来看,这种监管体制暴露了较大的问题: 一是药品广告的审批权在省级药监部门,而监管部门都是县级以上工商部门;二是省级药监部门对广告检查的权限也仅限于“其批准的药品广告”,未经其批准的药品广告,省级药监部门就无权审查,市县级药监部门既无审批的权力,亦无检查的权力,而药品广告中非常普遍的问题则是未经审批擅自发布的广告; 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