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山谷雅词创作及其词学观
山谷雅词创作及其词学观摘 要: 黄庭坚的词学观既有对苏轼词学变革的继承,即赞成“以诗为词”;又有对传统词的认同。这两种倾向也体现在他的雅词创作中,他的雅词有表现出变革特征的豪放词,也有趋近于传统婉约风格的高雅情词。山谷以其词学理论和雅词创作为宋词的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关键词: 雅词 以诗为词 变革型 主体风格
文学自古有雅俗之辩,宋词产生于民间,一开始就带有俗文学的特征。宋词不断发展的过程,也是其不断雅化的过程。这一雅化过程体现在宋词发展的各个方面,包括总体风格雅化、题材内容雅化、词体形式雅化、词体功能雅化等。具体的雅化过程又分为两种倾向,即杨海明先生所说的“主体风格”和“变革型”,他把“主体风格”概括为“真”“艳”“深”“婉”“美”几个字,准确传达出了这一类唐宋词的总体风格。[1]山谷存词一百八十余首,其中有将近四十首艳情词,这些词即为《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亵诨不可名状”者。[2]除去这些艳情词,山谷其余词作都为风格雅正之作,其中包括“变革型”士大夫词,也有少量“主体风格”型词,后期情词即为代表。
一、“变革型”词的创作与“以诗为词”。
“绍圣初,议者言《神宗实录》多诬失实,召至陈留问状,三问皆以实对。责授涪州别驾,黔州安置。”[3]苏门子弟在党争中先后遭受迫害,又多以文字罗织罪名,“乌台诗案”是最好的例子,这样的残酷局面使得被贬谪的苏门子弟不敢多创作诗文,从宋词发展来看这无疑是个莫大的损失,但另一方面却促进了宋词的发展。山谷在南贬的十余年中可查年份的词作即有八十余首,这些词构成了山谷雅词的重要方面。其中的咏怀唱和词尤其可以看做是对“以诗为词”词学观念的实践,并进行了一定的创新和发展。
(一)形式上“以诗为词”
山谷在词学观念上继承苏轼的词学观,赞成“以诗为词”,创作也与这一观念相呼应。具体表现有以词唱和,扩大词体功能,提高词的地位。黄庭坚雅词中唱和词占了很大比重,其中有给谪居地地方官员的赠词,如《鼓笛慢》“黔守曹伯达供备生日”、《洞仙歌》“沪守王补之生日”、《雨中花》“送彭文思使君”、《忆帝京》“黔州张倅生日”、《定风波》“次高左藏韵”“次高左藏使君韵”二首、《减字木兰花》“距施州二十里,张仲谋使君……用前韵先往。”“丙子仲秋,奉陪黔阳曹使君伯达玩月,作减字木兰花,兼简施州张使君仲谋”、《木兰花令》“用前韵赠郭功甫”“次前韵再呈功甫”等。也有和赠亲友的如《鹊桥仙》“次东坡七夕韵”、《减字木兰花》“用前韵示知命弟”、《南乡子》“知命弟去年重九日在涪陵作此曲”“今年重九,知命已向成都,感之,次韵”等。可见贬谪期间山谷已把词作为赠答的主要工具。北宋文人视作词为“小道”,只有娱宾遣兴的作用,认为词不登大雅之堂,他们的词作内容也无非是有关男女之情的无病呻吟,表达相似的矫作情感。苏轼领起“以诗为词”理论,举凡入诗的内容皆以入词,黄庭坚在这方面继承了苏轼,并以创作进行了实践,提高词体地位。在扩大词体功能方面,也学习苏轼,追求多样化的题材入词,黄庭坚咏怀词《水调歌头》“游览”,缪钺先生称“写出了黄庭坚潇洒超逸,卓然自异,不同流俗的襟怀,与东坡有相似之处”。[4]这首词风格意境都与苏轼《水调歌头》“兼怀子由”非常相似,以描写清冷的月夜景色表现深邃的情怀,相对苏轼表现很明显的思念亲人之情,黄词所表现的性感不是直接抒发的,而是将所咏之情寓于景物描写中。所写景物并不单指现实中所见之景,而是化用,用以表现词人情怀的典故和诗句,这是“以诗为词”的另一个方面。
“以诗为词”形式上的具体表现有用典,化用诗句等,这在山谷雅词中也均有体现。上面说的《水调歌头》,其中的“春入武陵溪”用陶渊明《桃花源记》典故,“花上有黄鹂”、“红露湿人衣”、“明月逐人归”均化用前人诗句,“金徽”“谪仙”“白螺杯”也都是作诗常用的典故。黄庭坚论词继承苏轼“以诗为词”的理论,又有所发展,他认为“词诗高盛,要从学问中来”,[5]把“以诗为词”进一步发展为“以学问为词”,这也可看做是黄庭坚诗学理论向词学的渗透。他的一些隐括、集句词都可以看作是“以学问为词”的实践。隐括词《浣溪沙》前三句化用顾况诗句“新妇矶头明月,女儿浦口潮平,沙头露宿鱼惊。”后三句则取自张志和《渔父词》“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样的做法与江西诗派“夺胎换骨”“点铁成金”等作诗方法非常相似,苏轼称赞曰:“鲁直此词,清新婉丽。问其最得意处,以水光山色替却玉肌花貌,真得渔父家风也。”[6]这一评语既是对这首隐括词的赞赏也是对“变革型”词风格的总结,宋词经过苏门词人的变革,终于打破了唐五代以来“玉肌花貌”一统天下的软媚词风,为词坛吹进了新空气。
(二)题材内容上“以诗为词”
苏门词人“变革型”词的一大特点就是题材广泛,上文分析了山谷咏怀唱和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