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乡土镜像里叙事伦理及其扭转
新乡土镜像里叙事伦理及其扭转或许是灵感所至,或许是心血来潮,谷未黄把自己新近创作的诗束,自称是首创的诗歌新品种“小说诗”。这便让人情不自禁地想到诗歌界一向以来无关风月的梨花体、羊羔体之类的风议。想必谷未黄是从中看到了某种“商机”,以此来完成又一种类似的诗坛哗众取宠。细数谷未黄多年以来的创作经历,正如他在报人的岗位一样,他在诗界和散文界一直在以一种近乎行为艺术的作派掩护或催生着他的创作和真实内心。他的行色散文我曾经以正话反说的方式写过一个点评式的文字,在这里不再多说。这次他把他的诗束发给我,意在让我重新拿起拙笔,为他写点什么。因为一直太忙,拖到今天才有时间。可是,当我忐忑地浏览了一下他的东西之后,心里突然有了要说话的感觉和冲动。
与谷未黄相识已经很多年了。我算是见识过他的率性、任性与嫉恶如仇。虽然近年我俩没曾谋面,但是彼此一直在关注着对方的创作。他突然发来这组诗,让我说点什么,算是我除了知道他在网上繁忙之外,依然在进行他所喜爱的创作。这对当下的众多作家和诗人来说,是一件很难得的事情。包括我,近几年来一直在做影视方面的工作,所以写作基本处于停滞状态。但是,对那些仍然在沉潜写作的人,心里自是充满了无限的敬畏,尤其是对那些严肃的写作者。现在,我打内心里,把谷未黄归入到这一类。他身处汉口这种容易出小市民的地方,依然清心自我,独立写作,自然是十分难得事情,自然应该归入此列。
读了谷未黄的这组诗作,同时还改变了我对他写作的根本看法。他的这些诗,至少给了我们一个打动人心的乡土镜像,再就是给了我们诗的叙事伦理的复活。著名诗人程世农说过一句简单的话:“诗意就是叙事,不是抒情。只有叙事才具有诗的力量,而抒情会把诗带入死胡同。”所以,谷未黄把他的诗归结到一种强大的叙事上来,更重要一点的是,在这种复活了的叙事伦理里面,他的诗充满了诗性的扭转与纠结。说实话,他过去那些被冠以行色散文的文字,因为受报刊版面或审查局限,离我期待的重量还是有着一定距离的。但是,他的这束诗显然走到了相反的方向——看似浅显和不经意,实则对诗人的胸臆则与叙事伦理作出了较为理想的呈现。这样,就呈现出了一个真正的诗人或是真正的谷未黄的文化形象。因而,以往那些由表象组成的诗人印象倾刻土崩瓦解,留给我们的是站在尘埃落定的碎片之上的谷未黄,即便是满身伤痕或蓬头垢面,但是一切都成了最为真实的、可信的事情。这就足够了。
其实,老乡土也好,新乡土也好,都是谷未黄作品诗性的活动舞台。诗人非常清楚地知道,21世纪10年代已经不再是20世纪90年代,因此他对那种非人文性的事象或意境自然不会有着那么深刻的迷恋,让它们成为诗叙事的主体。因而他回归到人的主体性的写作策略或叙事策略上来了,这就决定了他的诗创作必要的出路:放弃对物的迷恋,给力对人的开掘。当然人的开掘的准确对象就是人心的心灵。因此,他把所谓的新乡土浪漫成为诗主体性策略的背景,这样,就让他的诗的起点要高明于同一类型或同质化写作。在这里我想要说的,就是他建立在这种新乡土之上的诗创作中的叙事伦理与策略。可以说,诗人在他的诗歌创作里,聪明到了狡猾的程度。他把过往的所谓梨花体之类诗创作的普遍构思方法熔入其中,然后站在这种基本方法之上,引入一种复合式的扭转与纠结式的写作,让他的诗始终以一暗一明、草灰蛇线在呈现多种维度,从而产生动人心弦的效果。比如,在诗《父亲手上的庄稼》里,他将“我”与父亲的心脏合二为一,然后以一个近乎精神或是情欲点或性欲点的视角,伴随着父亲这个角色的行进,然后再加以一种诗性的困难写作进行表现,“穿皮鞋戴礼帽拄着文明棍的父亲/在庄稼面前是个小丑/滑稽又英俊”,让乡绅式的父亲走进乡村情欲的心脏。而隐性存在的乡村里的人及物,对眼前这个乡绅的审美与观感,全部以一种文化的审视一一把他作为父亲的故事与真相全部剥落开来,直到“他开始喝井水,我也是/他开始吃白萝卜,我也是/在饥荒来临前把我转移到母亲身上/我保存着白萝卜的样子,有手也有脚/”。这样的写作方式,显得会让我想到马尔克思的《百年孤独》里面那个来自拉丁美洲近乎白痴的声音。所以,谷未黄诗歌里面近乎小说叙事伦理的思维方式与诗性逻辑,我们从此就可以见到一斑了。
说到谷未黄的乡土情结与诗性背景,或许有人会说,都21世纪了,中国正在全面城市化,老乡土或新乡土已经不能够承载当代生活的真正意义了。那么,让我们设想一下,城市的当代生活的真正意义又是什么呢?由于当代人普遍信仰与文化缺失,比如麻将与扑克牌成了乡村与都市共同的文化娱乐符号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并且,我们不能以文化人的价值取向来全部攘括普通大众层央的文化雕像。因此,在中国,无论乡村还是都市,文化与哲学根本就是没有建立起来的。因为生活在都市的人普通没有寄托,而让他们魂牵梦萦的精神寓所依然是他们儿时的生活记忆——存在于心灵底部与灵魂深处的乡土记忆和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