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十六 《孟子》二章.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十六 《孟子》二章

十六 《孟子》二章 十六 《孟子》二 教学目标 1、诵读,疏通句,识记有关孟子的学常识以及本出现的通假字、常见虚词、特殊句式等言基础知识。 2、在诵读中感受孟子的气和语势,学会运用譬喻和寓言说理的方法使议论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3、理解孟子思想中“义”与“气”的意义与联系,了解孟子“性善论”在中的体现及其“取义”、“养气”之说是对孔子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说明:“舍生取义”、“浩然之气”是本体现的孟子思想的核心价值所在。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将孟子“取义”、“养气”之说的本质(即建立在“性善论”基础上的道德信仰)揭示出。鉴于当代学生对孔孟之道的疏离可在分析之前先借钱穆、黄仁宇、鲍鹏等知名学者作家对孟子的精辟独到的评论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进一步对作者及产生兴趣。花一定时间带领学生认真朗读,引导学生在诵读中体会孟子充沛的气与酣畅的语势。提供尽可能丰富的历史、评传资料,让“亚圣”形象鲜活饱满,吸引学生切实关注孟子的道德诉求与人格取向并鼓励他们在浩瀚历史长河中找出躬身饯行孟子学说的例子。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掌握本生动形象的说理方法,理解孟子思想核心:“取义”、“养气”。 2、难点:理解中表现出的与孔子同中有异的孟子道德理想与人格力量。 说明:本所选孟子两属于先秦诸子散发展到第二阶段的对话体论辩,较之《论语》式的语录体散有了很大的发展。诵读此二并充分感受孟子“气盛言宜”的论辩风格同时从中提炼孟子思想的核心价值所在是本篇的学习重点。而让学生能真正走近孟子,深刻理解中表现出的不同于孔子的道德理想与人格力量则是本学习的难点。对于“取义”、“养气”之说的解释不难传授,但让学生从内心深处认同传统儒家留给后世的这种高贵遗风,则需要教师细致真诚地引导。“孔孟”虽然常常相提并论,但两者之间亦有很大不同,需要在对《论语》、《孟子》等相关本进行全面细致的阅读与比较之后,学生方能略知一二。由于本的重点并非孟子的政治思想,教师不必对孟子的“仁政”、“民本”、“王道”等思想做过多的延伸与拓展,而要尽量围绕孟子学说中有关道德实践与自我修养方面展开教学工作。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 导入 激发兴趣1、说自己“平治天下,舍我其谁”,骂别人“无父无君,是禽兽也”这样的话难道象是出自温良恭俭让的儒家学者之口吗?这人偏偏正是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孟子。请同学回忆初中所学的孟子的相关知识,说一说自己对孟子的理解。2、教师将需落实的学常识补充完整并进一步向同学介绍“你所不知道的孟子”,让大家了解孟子高度的道德自信及其对待论敌难免偏激的一面。学生当能回忆其初中《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但对孟子的了解多半仅限于“亚圣”、儒家代表人物等标签式概括。少数阅读面较广的学生可能会表达一些独到的认识。通过学生回忆,教师补充,还原一个鲜活的孟子形象,激发学生对孟子其人其的兴趣,有助于减轻对言的畏难情绪,提起精神投入学习。 朗读 疏通字 概括要点 落实重点1、教师范读,请同学圈划下重要注释,初步理解意;对疑难词句进行质疑。 2、请同学分小组讨论串译,分别概括《鱼我所欲也》、《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中心论点。 3、教师根据学生情况,及时给予指导,提醒同学思考“义”与“气”的意义与联系,并明确“舍生取义”乃人之本性正是作者“性善论”的体现,而“浩然之气”一的观点也是孟子在“性善论”中提倡充分发展人性中的“四端”以完善保有人性的思想体现。1、通过堂圈划落实字词解释。争取当堂掌握常用通假字:辟、得、与、乡、无、闵、辩;常见虚词:为、恶、以、而、于等;特殊句式:判断句、宾语前置等。 2、学生容易将《鱼我所欲也》的论点误认为是“舍生取义”,通过串译明确论点应为:“舍生取义”是人的本性。 3、从中抓住原句明确“气” “是集义所生者”一定要有义和道的辅助配合,要在内心长期积累而不能靠外力刻意助长。孟子的重要特点就是气势充沛、雄辩滔滔,不通过反复朗读不能深解其味。针对言篇目的学习,尤其针对高三年级的应考现实,教师仍需提醒学生对言现象及时归纳、不懈积累。串译后的论点概括是否精当是对该言内容是否落实的一种整体反馈,有利于学生深入理解孟子相关的思想主张。 (这一环节是落实基本知识层面的内容,教师可根据学生程度确定时长短。) 分析典型 片段 揣摩精彩 语言1、请学生选择自己比较欣赏的语句富于情感色彩地朗诵出。让其他同学先猜一下这位同学为什么认为这些语句值得朗读,再由同学自己评价说明一下。 2、引用历代论家对孟子语言的 评述,比如“孟子长于譬喻”,引导学生注意《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中寓言人物的语气。 1、《鱼我所欲也》中采用譬喻手法的第一节,采用排比手法的第二节,《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中的寓言故事,都可能是学生选择的片段。明确譬喻、寓言、排比的特点和作用。 2、以“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为例

文档评论(0)

ldj2153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