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四合一”教学模式《伤仲永》教学设计
四合一”教学模式《伤仲永》教学设计
四合一”教学模式 伤仲永(预案、教学案)
节(单元)第一单元 题:伤仲永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并掌握常见言词的意思。
2.能够顺畅朗读,提高准确翻译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自己利用注释和工具书读懂
多次阅读,理清思路,理解所要说明的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朗读,正确掌握句中的停顿。 2积累掌握一些言词汇。 3翻译全。
教学难点
1自己利用注释和工具书读懂
2 理解所要说明的道理
时要点:初读,读清句字;再读,整体把握意;概括全的主要内容及主旨
教学过程:
一、创境 激 趣
(一)导入
古人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这句千古名言,一语道破了“活到老,学到老”的真谛。它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不断的学习、终生学习,才能与时俱进,成为顺应时代的有用之才。反之,如果你不进行学习,不接受教育,哪怕你是一个神童、一个天才,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销蚀成一个庸才、甚至蠢材。
俗话说“先天不足后天补”,也就是说在后天的教育中得到弥补。如果先天条好,天资聪慧,后天得不到正确的教育,那结果又是怎样呢?今天我们就学习柳宗元的《伤仲永》。(板书题)
(二)出示简介王安石:北宋政治家、思想家、学家。宇介甫,晚号半。世称王荆公,唐宋八大家之一。(以前学过他的诗,谁能背诵一首)
(三)题含义:伤:哀伤,叹惜。为仲永的遭遇而感伤、惋惜。王安石为什么要对方仲永哀伤、叹惜呢?同学们认真学习了自然就会明白。
二、自 学 指 导
A初读
(一)出示初读要求:(三分钟后比比谁读得熟读得好)
1、 根据注释,读准字音。
2、 注意读准句中的停顿。
3、 反复朗读,把读熟练。
(二)指名读,根据情况板书纠正重点字的读音。
隶 ( ) 扳( ) 谒 ( ) 泯 ( ) 称 ( ) 卒( )
B再读,译讲。
(一) 出示自学指导:
结合注释翻译,八分钟后分小组比赛试译。
提示:1、人名、地名、年号等专用名词,不用翻译。
2、按照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适当调整语序。
3、把省略的内容补译出,使译通顺准确。
(难理解的字词、句子可请教小组的其他同学,小组解决不了,可以记下全班讨论)
三读,理解内容。
(一) 出示自学指导:
结合内容思考:
1、 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2、 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小组讨论交流,三分钟后回答
三 探究交流:
(一)初读交流:
1、给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交流后明确:
隶(lì) 扳(pān)谒(è)
泯(ǐn) 称(hèn)卒(zú)
2正确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下面答案以备交流后参考)
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自是|指物作诗位就,其理|皆有可观者。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余闻之也|久
(二) 再读交流:
1学生提出难以翻译的字词或句子讨论。
2小组展示翻译,一组推荐一人译讲一段,其他成员进行补充、评价。教师根据情况就翻译不准确的句子进行点拨。
3解难释疑,重点翻译第三段
交流后明确:
先生说: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他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够吧?
(三)三读交流:
1、写了方仲永的才能发展经历有哪几个阶段?
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幼年作诗的非凡天赋。如:“即书诗四句”,“指物作诗立就”,“理皆有可观”。
第二阶段,写十二三岁的方仲永才能大不如先前,“不能称前时之闻”。
第三阶段,写方仲永完全变成一个平庸之人,“泯然众人矣”。
2、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其受于人者不至”。
3、你从作者最后一段的议论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天资好的人,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尚且变成普通的人。所以一定要珍惜大好的时机,努力学习。
(四)齐读全,加深对主旨的理解。
附板书:
伤仲永 王安石
神童(指物作诗立就)→普通人(泯然众人)
(不使学 )
↓
学习和教育对于人才的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