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四年级下《渔歌子》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渔歌子》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渔歌子》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1、把握词眼“不须归”,以不同层次的读贯穿堂,努力营造一个诗意的堂。
2、通过品味词的语言,还原、丰富词的画面,理解古诗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写作特色。
3、理解诗词与扩大阅读量相合,采用一篇带多篇的做法,提高堂实效。如:通过对比诵读张松龄、苏轼的词,加深体会这首词的写作特色和词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目标
1、理解《渔歌子》的所表现的内容、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背诵这首词。
2、拓展相关诗词进行对比教学,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能力,养成外主动积累的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读和想象,能由词到画,感受乡村的诗情画意;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教学难点:体会 “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意境。
学法渗透:
通过此,让学生意识到,诗词可读,可画,可唱。结合拼音、注释,想象画面、联系作者生平和已学诗词是学习诗词的好办法。
一、导入:回顾《忆江南》,走进《渔歌子》。
师:烟花三月走江南!这些天咱们可没闲着,去了充满田园气息的《乡下人家》,才了翁卷的《乡村四月》,又赏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田园风光领略无数,江南美景尽收眼底,怎一个“好”字了得!难怪白居易会写下《忆江南》
师:真好!这是我们学过的第一首词,你们一定知道许多有关词的知识吧?
(《忆江南》词牌名,词有长短句,词读起很有韵味,词还可以唱呢。)
师:了解得真不少!今天我们要吟诵的《渔歌子》,又是一首词。(板书题)
《渔歌子》是词牌名,注意“渔”字有三点水,渔翁的渔。
二、前置性学习检测
1、生字、生词、多音字(你能不能说上一句话,用上这个字的不同读音!)
2、找出描写春天的四字词语。
3、如果让你选一种颜色做为春天的代表色,你认为应该是什么?为什么?
二、吟诵出词的味道。(反复读)
出示词()
1、初读要求:请大家试着读几遍,要求读准字音,难读的字多读几遍,争取把
整首词读正确、读流畅。
a、自由读
b、个别读两三个,交流:西塞: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
鳜鱼:一种淡水鱼,味道鲜美。
师:“西塞”(点红“西塞”)这么难读的词都读正确了,了不起!“塞”是
个多音字。“西塞”一座的名字,在浙江湖州。
(点红“鳜鱼”)“鳜鱼”的“鳜”,不好记,能认识它,博学!一种淡水鱼,
味道很鲜美噢!
箬笠:用竹篾、箬叶编制的斗笠。
蓑衣:用草或棕制成的防雨用具。
师:
(点红“箬笠、蓑衣”)平翘舌音,你都读准确了,赞一个。这两个词的确很难读,让我们一起读两遍。箬笠、蓑衣见过吗?干什么用的?(图片出示)看,就是头上戴的帽子。箬笠是用什么编的?竹子,所以,是竹字头。“蓑衣”相当于现在的雨衣。是用草、棕编的,都和植物有关,所以是草字头,这些都是古代劳动人民常用的避雨工具。
、集体读:我们一起把整首词读一读。
2、再读要求:读出词的节奏感,读出点词的味道。
师:诗词读准了字音,读流畅了,那是远远不够的。诗词的读法和不一样,诗词在古代都是用唱的,特别是词,读起有一种抑扬错落的音乐美,读的时候要抑扬顿挫、轻重缓急。
a、自由练练。
b、请朗读不错的孩子示范读,师:试着像XX同学这样,读出点词的韵味。其中哪一句读得特别好。(生若范读不到位,策略:师范读,也可选同学读不好的句子。)
、再请三四个孩子读,评价:有点感觉了!像是在读词了!有了音乐感,韵律美!词的节奏感有了!
d、齐读,师引:西塞前白鹭飞……
三、吟诵出一幅水风光画。(品词中画)
1、师:读着,读着,你的脑海中出现了哪些景物呢?
(西塞、白鹭、桃花、流水、鳜鱼、箬笠、蓑衣、斜风、细雨、渔翁)
师:谁补充?还有另外的吗?
师:诗词语言很精炼,它可以用最少的字描绘最美的画面。短短一首词,容纳了如此多的景物,如此多的景物当然不可能平铺在画面上。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展开想象的翅膀,描绘最美的画面,使画面丰满、立体、有声有色。
2、音乐,师范读,学生想象画面。
3、师:你一定看到了最美的景,耳边传过美妙的声音,或许还能感受到各种江南气息,把你所看到的、听到的、感觉到的,用自己最美的语言描绘出。
(让学生“未品诗先入画”,在画中感受作者描述的意境,并逐渐走入意境。)
生描绘想象到的最美画面:
A、画面:西塞前白鹭飞
师评:西塞高耸入云!在你们眼中西塞是怎么样的?(西塞连绵起伏,青翠欲滴。)
“西塞前”引导读出的连绵起伏。让我们朗读的声音也高低起伏。师领生跟,读好“西塞前”。
真是一行白鹭上青天!白鹭如此的悠闲!在西塞附近展翅飞翔。读出白鹭的悠闲,飞得高远,目光追随着白鹭,声音传到那边了。读“白鹭飞”
朗读整句:带着这些感受,读:西塞前白鹭飞。
评价:这就对了,就该读出这样的起伏、转折、变化。
B、画面:桃花流水鳜鱼肥
师评:(预设“桃花”)你眼中的桃花是最美的!怎样的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