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深度融合:让效能更高成为可能
教育的第一个层面是技术,第二个层面是艺术,第三个层面是境界,第四个层面是信仰!有境界自成好家长、 好老师、好校长,有信仰自成大家,自成教育家! 教育就是既要“教”,又要“育”;既有知识的授受,又有生命的化育;既要授人以鱼,又要授人以渔;既要育心育德,又要育信育格。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无教而教,无育而育,是真正的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是“隐形的翅膀”! 春秋时期我们大中华,虽然处于不统一的局面,但都存在一个认祖归宗的心理,文化学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当时出现了许多思想家。而且个个诸侯国的国王们都仁政爱民,广聚贤能,广开言路。 那时的人也很长寿,譬如孟子(约前372-前289),九十余岁 ;孔子(前551-前479),七十余岁 ;墨子(约前468-前376年),近百岁;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八十余岁 ;荀子(约前313年-前238年),八十余岁 ;老子(约前60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一百三十余岁。从残暴短命的秦王朝及汉代到清朝,没有几个名人有活过70岁的。同样春秋之后,中国再也没有能够出现真正的思想家。 秦王朝的伟大之处——扫六合,大一统,“车同轨,书同文”,统一货币、度量衡、国家法律、郡主制度——国家标准。 这组图片的隐喻意义是——我们活在当下的社会,我们更活在传统的思维中。血脉的遗传与文化的遗传一样,教育更不例外。 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 他看见最初的东西, 他就变成那东西, 那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 …… 如果是早开的紫丁香, 那么它就会变成这个孩子的一部分; 如果是杂乱的野草, 那么它也会变成这个孩子的一部分 …… 一个孩子一天天地向前走去, 长大了, 很有知识, 很有技能, 还善良和有诗意,语言斯文…… …… 同样是长大,那会多么不一样! ——[美国]惠特曼 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不完美的人,引领着另一个(或另一群)不完美的人追求完美的过程。也许我们始终只能在现实与理想之间徘徊,然而,我们眺望着理想的高地,我们不屈服于现实;即便我们也会有暂时的休憩和沮丧,但我们永远怀着寻找精神家园的冲动,且吟且行。 心头阳光,冷暖自知! 在中国教育、陕西、渭南基础发展的历史画卷里,我们不管是一道风景拟或是一片小草、一块小石,都注定会为画卷留下不可磨灭的一瞥。让我们也一起去探寻我们生命里的那些意义,因为,总有一天,当我们回望,我们也会自豪地说: 陕西教育、渭南基础教育也因我们而不同! (不言工作室) E-mail:buyanmaster@163.com HP教学方针:低起点、高观点、高目标 低起点:面向全体,基础切入 高观点:整体把握、系统定位 高目标:思维能力、知识高度 青岛二中改造课堂行动—— “高效”“热”也需要“冷”思考! 我们不缺理念,我们缺乏的是对理念的深刻感悟和深度坚持;闹哄哄的东西基本上不是素质教育,也基本上不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本质上是教育内涵发展的需要,应该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三、精品课程建设是通过课改使学校走向优质化、特色化的路径 课程体系的建设;课堂教学的深化;评价机制的完善。 国家课程有精品、地方课程能示范、校本课程显特色的课程体系。 文库专用 * 1. 背景及环境分析 ★ 基础教育质量工程任务之一; ★ 信息化时代基础教育的发展路径; ★ 信息化时代中学生的认知特征; ★ 新课程改革理论和方法的实践; ★ 解决好素质教育问题的策略 精品课程: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不是荣誉而是挑战和压力。 * 信息化时代教学特点: 自由想象的空间 freedom of thought; 多种选择的机会 options; 个性化 customization; 柔性化 flexibility; 选择性 choice; 非线性 nonlinearity; “做中学” “体验式” learning by doing * 信息化时代学习需求 不论具有什么类型的学习风格和使用什么类型的信息化教学手段,每一位成功的学习者都需要: * 2. 校本主义的应对策略 ★ 学校发展目标; ★ 可控因素与非可控因素; ★ 新课程改革教学理念与教学目标; ★ 师资队伍; ★ 学校文化氛围(学风与教风); ★ 目标与策略选择; ★ 资源配备 * 3. 建设目标与路径 ★ 课程体系建设; ★ 建设步骤; ★ 竞争策略与核心竞争力; ★ 学校文化建设与张扬; ★ 一点带面或点面结合 发展系列教师专业 发展系列学生个性 中小学教育体系整体改革实验的推进研究 中小学教育体系整体改革实验 师生课堂行为 观察实验研究 重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