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温州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大学生HBsAg及HBsAb感染情况
温州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大学生HBsAg及HBsAb感染情况
温州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大学生HBsAg和HBsAb感染情况
临床医学专业大学生在校期间主要学习包括乙型病毒性
肝炎(简称乙肝)在内的医学知识,该群体随时有可能向非医学
专业大学生传播乙肝知识。本文对某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
大学生HBsAg与HBsAb进行观察,并与非医学专业大学生进
行比较,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在温州医学院2004--2009年大学生乙肝项目年度
例行体检中,时间为第1次为入学时、第2次与第1次相隔20
个月、第3次与第2次相隔24个月,选取连续3次参加体检的
2004及2005届临床医学专业大学生903名为医学生I组,其
中2004届432名(男生230名、女生202名),2005届471名
(男生227名、女生244名);医学生I组加上连续2次参加体
检的2006届873名(男生430名、女生443名)临床医学专业大
学生为医学生Ⅱ组,合计1776名。选取连续2次参加体检的
2004--2006届外语、市场营销等非医学专业大学生955名为非 毕业论文
医学生组,其中2004届261名(男生88名、女生173名),2005
届263名(男生71名、女生192名),2006届431名(男生115
名、女生316名)。每次体检后,学校宣传乙肝预防知识,学生
自愿接种乙肝疫苗。
1.2 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HBV标志物
HBsAg和HBsAb,每次试剂均由上海科华生物工程技术股份有
限公司提供,操作按说明书进行,操作者为同一团队。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定性资
料组间比较采用,检验。分别计算各组每次检测结果中HB”
sAg和HBsAb阳性率,通过姓名、学号等进行一一比对,确定同
一位检测者在第1次与第2次、第2次与第3次中的结果变化,
分别计算各组HBsAg和HBsAb的阴性转为阳性率(简称为阴
转阳率)、阳性转为阴性率(简称为阳转阴率),其中HBsAb阴
性转为阳性的阴性者不包括HBsAg阳性。
次、第2次与第3次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
37.46,63.58,P值均lt;0.01)。
2.2 医学生Ⅱ组与非医学生组HBsAg及HBsAb阳性率比较
医学生Ⅱ组HBsAg阳性率2次结果均为5.52%(98/1776);非
医学生组第2次为6.28%(60/955),稍低于第1次的6.39%
(61/9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1,Pgt;0.05)。医学生Ⅱ
组HBsAb阳性率第2次为59.57%(1058/1776),明显高于第
1次的45.27%(804/1 7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2.82,Plt;
0.01);非医学生组第2次为48.38%(462/955),高于第1次的
41.99%(401/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87,Plt;0.01);医
学生Ⅱ组第2次HBsAb阳性率明显高于非医学生组的第2次
(X2=31.54,Plt;0.01)。
2.3 医学生I组HBsAg及HBsAb阴转阳率和阳转阴率比较
医学生I组第1次和第2次HBsAg阴转阳率与阳转阴率均为
0,第2次和第3次分别为0.12%(1/858),6.67%(3/45),差异
均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00,3.10,P值均gt;0.05)。第1
次和第2次HBsAb阴转阳率为39。35%(181/460),明显低于
第2次和第3次的55.15%(182/330),HBsAb阳转阴率为
12.81%(51/398),明显高于第2次和第3次的4.36%(23/
5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9.32,22.08,P值均lt;
0.01)。
2.4 医学生Ⅱ组与非医学生组HBsAg及HBsAb阴转阳率和
阳转阴率比较第1次和第2次体检结果比对,医学生Ⅱ组
HBsAg阴转阳率和阳转阴率分别为0.01%(1/678),1.02%(1/
98),非医学生组分别为0.11%(1/894),3.28%(2/61),差异
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学生HBsAb阳转阴率分别为12.06%
(97/804),15.21%(61/40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33,Pgt;
0.05);医学生Ⅱ组HBsAb阴转阳率为40.16%(351/874),明
显高于非医学生组的24.75%(122/4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X2=33.09,Plt;0.01)。
3 讨论
多年来,对大学生的乙型肝炎病毒(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