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神经内镜及脑积水
神经内镜及脑积水
【关键词】 脑积水;神经内镜;神经内镜技术
脑积水的 治疗 仍然是一个难题,但神经内镜在这一方面具有一定优势。神经内镜治疗脑积水的手术方法主要有:脉络丛烧灼术,第三脑室底造瘘引流术,导水管成形术,透明隔造瘘术,室间孔成形术,第四脑室正中孔成形术等。本文就百年来神经内镜对于脑积水治疗的 发展 过程及神经内镜治疗脑积水的未来趋势作一简要综述。
1 脑积水
脑积水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脑脊液分泌过多,循环受阻或吸收障碍而导致的脑脊液在颅内过多蓄积。其部位常发生在脑室内,也可累及蛛网膜下腔。脑积水一般分为:(1)非 交通 性脑积水(梗阻性脑积水):由于脑脊液从脑室到蛛网膜下腔的循环通路受阻引起。(2)交通性脑积水(非梗阻性脑积水):脑脊液吸收障碍。脑积水病理生理研究进展转变了人们对于脑积水的认识,优化了治疗方案,提高了手术疗效。 论文代写
通常,我们用脑室分流术治疗脑积水患者,然而分流术的并发症较多见, 如感染、分流管阻塞、颅缝早闭、裂隙综合征、皮肤破溃、癫痫、肠穿孔、腹腔假性囊肿、血栓性静脉炎等。这些并发症,大都需要外科手术治疗,而且可能会造成较高的死亡率。
2 神经内镜
第一个神经内镜出现于一个世纪以前,然而,受当时技术的限制,神经内镜技术操作是很不成熟的,后来的技术进步使神经内镜受到神经外科医师的重视。如今,神经内镜在脑积水治疗中已经占据重要地位。对于脑积水患者,内镜手术可以用来减少脑脊液的产生(脉络丛烧灼术)、改变脑脊液循环途径(第三脑室底造瘘术),或重新建立脑脊液正常循环路径(导水管成形术、透明隔造瘘术、室间孔成形术、第四脑室正中孔成形术等)。
3 神经内镜脉络丛烧灼术 毕业论文
首例神经内镜脉络丛烧灼术由LEspinasse完成,在1910年,他利用硬性膀胱镜对2名脑积水患儿进行了脉络丛治疗[1],1例术后死亡,另1例治疗成功。此后多名学者在临床上行该手术,部分患者脑积水得到了控制。于1974年T.H.Milhorat[2]在对猴子行双侧脑室脉络膜切除术后,发现其脑脊液产生减少不超过40%,在1976年报道行双侧内窥镜脉络丛烧灼术的脑积水患儿5年后发现仍有正常脑脊液产生。鉴于这些报道,神经内镜脉络丛烧灼术基本上被摒弃。 毕业论文
4 神经内镜第三脑室底造瘘术(Endoscopic third ventriculostomy ETV)
神经内镜第三脑室底造瘘术已成为治疗脑积水最常见的神经内镜操作技术,首选用于非交通性脑积水。1923年泌尿科医师William Mixter首先报道了通过膀胱镜,行第三脑室造瘘术,尽管受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他仍成功地治疗了9个月大的非交通性脑积水患儿。1936年,Scarff报道使用一种新的精制神经内镜来治疗脑积水,该内镜配备了可穿破第三脑室底的器械,一个烧灼电极及能防止脑室塌陷和空气进入脑室的灌注系统。在1例患者中,他发现行ETV术后1.5个月,患儿头围显著缩小、然而,该脑室造瘘术最后失败,病人死亡,尸检发现脑室造瘘处有一疤痕愈合,因此,他指出,行三脑室底造瘘术时有必要扩大瘘口,而不仅仅是简单的穿刺。于1976年,H. J. Hoffman认为立体定向下行第三脑室底造瘘术是一种治疗非交通性脑积水的有效方法。1978年,J. Vries, 采用光导纤维的神经内镜对5例脑积水患者行第三脑室底造瘘术。1996年,A. Rieger等[3]报道在超声引导下对12例非交通性积水患者行第三脑室底内镜造瘘术,术中超声引导帮助硬性内窥镜穿过室间孔,直接进入扩大的第三脑室,这项技术与立体定向一样精确,而且更快、更容易,手术操作过程无并发症发生,9例治愈,3例患者症状改善。磁共振成像证实了第三脑室底造瘘口的开放。1998年,V.Rohde等[4]认为,使用无框架立体定向神经内窥镜可能有助于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在2000年,J.Burtscher等[5]对9例因自发性中脑导水管硬化及肿瘤所致梗阻性脑积水患者使用仿真内窥镜行第三脑室底造瘘术,由于仿真内窥镜(Virtual endoscopy VE )可以清楚显示基底动脉的位置、大脑后动脉及后交通动脉和乳头体、斜坡的关系,因此有助于神经外科医师在术中找到一个安全的位置行造瘘。2002年A. Krombach等[6]研究认为,神经导航系统能有效降低神经内镜手术对颅内结构的损伤。2004年,M. Zimmerman等[7]运用一种新的机器人辅助导航神经外科工具,对中脑导水管硬化患者行该方法,操作过程顺利,时间缩短,且没有相应并发症发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2005年,Oi等[8]研制出一种小型有工作通道的轻便硬性神经内镜,提出了一种新的神经内镜外科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完整版)新概念一册lesson61-70单课练习试题和参考答案.doc VIP
- 生成式AI环境下的数据可视化生成理论及语图关系研究.docx VIP
- 具身智能领域专题概述.docx VIP
- 北京四中 初三数学期中试卷.doc VIP
- GB 50015-2019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带书签+条文说明).docx
- 课件:系统性红斑狼疮伴肺部感染的病例讨论.ppt
- 高盛-人形机器人:AI促进剂(英译中).pdf VIP
- 高盛-中国人形机器人行业:宇树科技(未上市)调研要点,硬件表现稳健,但仍未准备好履行功能型任务-250227.pdf VIP
- 社区门诊常见病历模板范文.docx VIP
- 2024风电场工程微观选址技术规范.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