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业标准
ZB K15 010-87
H30-12 环氧酯烘干绝缘漆
代替HG 2-651-74
1产品概述
1.1??? 组成
该漆由环氧树脂、干性植物油酸、氨基树脂、二甲苯和丁醇调制而志。
1.2??? 特性
具有优良的耐热性和附着力,其耐油性和柔韧性也较好,并可耐腐蚀性气体,属B级绝缘材料。
1.3 用途
用于湿热带地区及化工防腐蚀用的电机、电器绕组的浸渍,也可涂覆于电讯器材零件以及层压制品的表面作防腐蚀、抗潮、绝缘之用。
2技术要求
产品应符合下表技术要求。
项 目 指 标 原漆外观和透明度
粘度(涂-4粘度计),s
酸价,mgKOH/g 不大于
固体含量,% 不小于
干燥时间,(120±2℃),h 不小于
耐热性(漆膜干燥后在150±2℃下 经50h,弯曲3mm)
吸水率,%
击穿强度,kV/mm
常态 不小于
浸水后 不小于
体积电阻系数,Ω·cm
常态 不小于
浸水后 不小于
热态 不小于
厚层干透性 黄褐色,透明度不大于2级,无机械杂质
25~35
5
45
2
?
通过试验
1.5
?
70
50
?
1 x10
1 x10
1 x10
通过试验 注:检验击穿强度,体积电阻系数二项时,第一道漆在120±2℃烘干(不得超过2h)再涂第二道漆,第二道漆连续烘干6h后进行试验。 3 试验方法
3.1 原漆外观和透明度
按GB 1721-79《清漆、清油及稀释剂外观和透明度测定法》进行。
3.2 粘度
按GB 1723-79《涂料粘度测定法》中乙法进行。
3.3 酸价
按HG 2-569-77《涂料酸价测定法》中稀释法的(2)混合溶剂法进行。
3.4 固体含量
按GB 1725-79(1985年确认)《涂料固体含量测定法》中甲法进行。
3.5 干燥时间
按GB 1736-79《绝缘漆漆膜制备法》中的浸渍法在铜片上制备漆膜。
干燥时间按GB 1728-79《漆膜、腻子膜干燥时间测定法》中的实际干燥时间测定法甲法》进行。
3.6 耐热性
按GB 1736-79《绝缘漆漆膜制备法》中的浸渍法在铜片上制备漆膜。
耐热性按GB 1735-79《漆膜耐热性测定法》和GB 1731-79《漆膜柔韧性测定法》进行。
3.7 吸水率
按GB 1736-79《绝缘漆漆膜制备法》中的浸渍法在铜片上制备漆膜。
吸水率按GB 1738-79《绝缘漆漆膜吸水率测定法》进行。
3.8 击穿强度
按GB 1736-79 《绝缘漆漆膜制备法》中的浸渍法在铜片上制备漆膜。
击穿强度按HG 2-57-80(1985年确认)《绝缘漆漆膜击穿强度测定法》进行。
3.9 体积电阻系数
按GB 1736-79《绝缘漆漆膜制备法》中的浸渍法在铜片上制备漆膜。
体积电阻系数按HG 2-59-78(1985年确认)《绝缘漆漆膜体积电阻系数和表面电阻系数测定法》进行。
3.10厚层干燥
按GB 1728-79《漆膜、腻子膜干燥时间测定法》中的实际干燥时间测定法丁法进行。
4 验收规则
4.1 产品由生产厂的检验部门按本标准规定进行检验,并保证所有出厂产品都应符合本标准的技术指标,产品应有合格证,必要时另附使用说明及注意事项。
4.2 接收部门有权按本标准的规定,对产品进行检验。如发现产品质量不符合本标准技术指标规定时,供需双方共同按GB 3186-82《涂料产品的取样》重新取样进行复验,如仍不符合本标准技术指标规定时,产品即为不合格,接收部门有权退货。
4.3 产品按GB 3186-82进行取样,样品应分两份,一份密封贮存备查,另一份作检验用样品。
4.4 供需双方应对产品包装及数量进行检查核对,如发现包装有损漏,数量有出入等现象时,应即时通知有关部门。
4.5 供需双方在产品质量上发生争议时,由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执行仲裁检验。
5 包装、标志、贮存和运输
5.1 产品应贮存于清洁、干燥、密封的容器中,容器附有标签,注明产品型号、名称、批号、重量、生产厂名称及生产日期。
5.2 产品在存放时应保持通风、干燥,防止日光直接照射,并应隔绝火源,远离热源,夏季温度过高时应设法降温。
5.3 产品在运输时,应防止雨淋、日光曝晒,并应符合运输部门有关规定。
5.4 产品在符合5.2、5.3 条的贮运条件下自生产之日算起有效贮存期为一年。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柴家沟煤矿年防治水计划.doc
- 试验室仪器操作规程解析.doc
- 第七部分 机械设备安全操作规程.doc
- 高层建设施工作业.doc
- 施工工期联系单 1.doc
- 汽修和配件知识.doc
- 6秋北交《汽车维修技术》在线作业二.doc
- 号除尘电源技术方案(修改版2).doc
- 无缝钢管尺寸规格表详解.doc
- 第11章 AutoCAD图形输入、输出及打印.doc
- 金融产品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积极适应市场风格,行为金融+机器学习新发现.pdf
- 交运物流2024年度投资策略:转型十字路,峰回路又转(2023120317).pdf
- 建材行业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板块持续磨底,重点关注需求侧复苏.pdf
- 宏观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复苏之路.pdf
- 光储氢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复苏在春季,需求的非线性增长曙光初现.pdf
- 公用环保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电改持续推进,火电盈利稳定性有望进一步提升.pdf
- 房地产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聚焦三大工程,静待需求修复.pdf
- 保险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资产负债匹配穿越利率周期.pdf
- 政策研究2024年宏观政策与经济形势展望:共识与分歧.pdf
- 有色金属行业2024年投资策略报告:新旧需求共振&工业原料受限,构筑有色大海星辰.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