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郑绍周治疗多发性硬化症经验
郑绍周治疗多发性硬化症经验
【关键词】 名医经验;郑绍周;多发性硬化症;辨证论治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郑绍周教授是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多年临证中对多发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MS)积累了丰富诊疗经验。笔者有幸跟师学习,获益匪浅,现将其治疗该病的有关经验介绍如下。
1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MS是以中枢神经系统白质脱髓鞘病变为特点的自身免疫病,病理改变为白质内多发脱髓鞘斑块伴胶质增生。该病在中医学中无具体对应病名,依其临床表现,具备“萎证”、“瘖痱”、“眩晕”、“骨繇”以及“视物昏渺”的相应特点。郑师认为,《素问·痿论》中有皮、肉、筋、骨、脉五痿;肝主筋,肾主骨,筋骨痿软,则肢体弛纵而肢软乏力,因此,MS当属五痿中“筋骨痿”,其病位在脑髓,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张介宾云:“精藏于肾,肾通于脑……故精成而后脑髓生。”肾为先天之本,藏精主骨生髓,肾精上奉于脑,脑为髓海。先天禀赋不足或素体虚亏,劳伤肾元,肾精亏虚,不能生骨充髓,髓海空虚,脑失所养,虚风内动,上扰清窍,则见脑转耳鸣、目眩昏花;肝肾同源,精血互生,若肾脏受损,病久导致肝窍失养,肝肾阴虚,无以濡养骨髓、筋脉、肌肉而见肢痿无力,甚则出现筋脉拘急疼痛;肝阴血不足则视物昏渺,甚则青盲;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气血亏虚主要责之于脾胃,且脾主肌肉四肢,清阳实四肢,脾虚则清阳不升,化源不足,不能灌溉四旁,故四肢肌肉沉重无力,痿废不用。郑师根据多年临床体会提出,MS发病的本质是脏虚髓空,气血不营,导致络瘀筋失濡润,其虽为脑髓病,但其病发于肾,及于肝,关乎脾,病理机转呈现出脏虚-络瘀-毒侵-筋萎-阴阳两虚的渐进层次。
2 辨证论治
2.1 补肝肾培元固本
郑师认为,MS病在脑髓,因于肝肾匮乏,髓海空虚,故治其本应补其脏虚,宜采用滋补肝肾、益精填髓之法。临证用药强调肾精宜温润,当以柔润补之。郑师喜用熟地黄、淫羊藿、肉苁蓉、沙苑子、女贞子、菟丝子填补肾精、扶助肾气;加用地黄丸以补肝肾、养血益髓;加何首乌以收敛精气。肾为水火之宅,过于柔腻则有壅滞之弊,故宜柔润中少佐温通,并常配伍少许健脾益气之品,如白术、山药、砂仁、党参,诸药配伍,补中有泻,寓泻于补,取“阴中求阳、阳中求阴”,“补肾之中,不脱扶脾”之义,共奏滋补肝肾、益精填髓、健脾益气之效。
2.2 化瘀浊疏通络道
《素问·生气通天论》云:“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弛长,软短为拘,弛长为痿。”《素问·痿论》云:“有渐于湿,以水为事,若有所留,居处相湿,肌肉濡渍,痹而不仁,发为肉痿。”外感湿热、内生痰浊、气滞血瘀均可致络道闭塞不通、筋失濡润。郑师认为,本病虚实错杂,既有正虚的一面,还有痰、湿、瘀等邪实的一面,治疗上除补肝肾健脾治本以外,还需祛邪通络以治标。络脉为血气交汇之处,亦为邪气易居之所,又是病邪传导的通路。临床上患者常出现的四肢痿软、手足麻木不仁、束带感严重如绳索捆绑般难以忍受的症状多由络脉瘀阻,气血不能周流所致。郑师治痰谨遵《金匮要略》“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原则,多用温化法,药常选用半夏、天竺黄、石菖蒲等;治瘀则遵《内经》“寒则泣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的理论,运用活血化瘀与温阳通络之品相配伍,从而达到瘀去络通的目的。药物多选用鸡血藤、川芎、益母草、莪术、泽兰、牛膝、桂枝、红花等。气与痰、瘀关系十分密切,前人有“治痰先治气,气顺痰自消”、“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之说,因此,无论是治痰或化瘀,均宜兼顾理气,多用白术、砂仁、山药等以畅气机。另外,郑师遵叶天士所谓病入络者“攻坚垒,佐以辛香”之意,擅用三棱、莪术、石菖蒲,并加少许全蝎、僵蚕搜逐血络瘀滞凝痰,以达渐消缓散、化瘀生新、畅达络道、气血周流之功。
2.3 解毒邪谨防病进
“久病多虚、久病多瘀、久病入络”,络瘀则筋失所荣。导致络瘀的原因多由禀赋不足,肝脾肾阴阳失调,导致气血不足,推动无力;或痰、寒、湿等实邪阻滞络道,导致经脉失养。郑师认为,随着脏腑功能的逐渐衰退,痰浊、瘀血等浊实之邪壅盛,缠绵不去,加之火热煎灼,腐化秽浊,诸邪相合,郁蒸腐化,久之则演化为一种对络脉造成严重损害的“毒邪”,直接导致络瘀,进而络虚失荣,直至筋失精濡,肢体痿废。郑师指出,此种浊毒是多种实邪结滞,久郁成毒,非一邪所致,依其成因分为热毒、痰毒、瘀毒、湿毒等,故治疗上应不同于一般的活血、清热祛瘀等治标之法,而宜围绕“解毒”,着重于一个“解”,视具体证候施以不同治法,辨寒热虚实用药。若热毒损络者施以清热解毒;热毒炽盛兼痰热腑实者,法用通腑解毒;肝风与热毒并存者,必重熄风解毒;热毒盛而痰壅者,常偏化痰解毒;窍闭而痰热搏结者,开窍解毒为诸法之首。治疗活用“解”,病机紧扣“毒”,药常选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