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例寰枢椎旋转固定并椎动脉发育畸形临床治疗
1例寰枢椎旋转固定并椎动脉发育畸形临床治疗
作者:王松,谢明忠,钟德君,王清
【摘要】 [目的]总结1例罕见的寰枢椎旋转固定并右侧椎动脉发育畸形的诊治经验。[方法]1例13岁男孩寰枢椎旋转固定,右侧椎动脉由寰椎右侧块内侧入颅。术前经eFilm软件个体化钉道设计后,从颈后路切开复位、VERTEX系统内固定,右侧寰椎螺钉由椎动脉外侧,经C1侧块,向内倾斜40°植入。[结果]手术顺利,术中出血约50 ml,术后症状好转,术后第2 d在支具保护下直立行走,术后随访,恢复良好。[结论]颈椎椎动脉发育畸形给手术螺钉植入带来挑战,术前须周密计划,尽可能短节段固定以保留其运动功能。本例治疗满意,为临床提供了资料。
【关键词】 寰枢椎旋转固定; 椎动脉; 畸形; 治疗
寰枢椎旋转固定的后路手术治疗已日趋成熟,但对于有椎动脉畸形、椎弓根螺钉或寰椎侧块螺钉植入困难者,临床罕见。近期本科收治1例寰枢椎旋转固定并椎动脉发育畸形患者,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对此患者的临床诊治进行回顾性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男,13岁。以“头颈部疼痛不适半年”于2008年10月入院。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头颈部疼痛,伴头昏、眼颤、颈部活动障碍、记忆力下降,经药物、理疗等保守治疗病情渐重。既往体健,无家族史。入院查体:脊柱无畸形,颈椎屈伸、旋转活动受限;四肢感觉、活动、反射正常。心肺等无异常。血生化B超均正常。
X线片(图1)提示颈椎先天性发育畸形,CT(图2)提示寰枢椎半脱位,齿状突向右移位,C2、3、C4、5不完全阻滞椎,C5蝴蝶椎。CTA(图3)示寰椎右侧横突椎动脉孔闭合,右侧椎动脉走行于右侧块内侧。入院初步诊断为寰枢椎旋转不稳,经颌枕带牵引,颈操训练,治疗2周病情无好转,进而确诊寰枢椎旋转固定。
1.2 手术设计 术前仔细分析CT三维重建影像,观察C1、2的椎弓根发育情况。将X线片、CT片导入eFilm影像处理软件,精确测量C1侧块、C2椎弓根的长宽高,设计螺钉钉道的各参数,包括螺钉直径、长度、进针点、内倾度、尾倾度(图4),为手术提供参考与指导,并与术后复查实际测得值相比较。
1.3 手术方法
完善术前准备后,在气管插管全麻下经后路行寰枢椎切开复位VERTEX内固定。患者取俯卧位,以Gardner牵引弓于前屈位持续颅骨牵引,后正中切口约8 cm,骨膜下剥离双侧C1后弓、C2椎板,以神经剥离器暴露C1后弓外侧至侧块内缘及下缘,右侧剥离时慎重而轻柔,以免损伤行走异常的椎动脉,术中直视搏动的椎动脉后,再向外侧暴露C1右侧块内缘及下缘。再神经剥离器剥离暴露双侧C2椎弓根内上缘。用Kocher钳把持固定C1后结节,将C2神经根及静脉牵向尾侧,直视C1左侧块内下缘后,以向尾侧倾约5°,内倾约7°钻孔,植入C1左侧块螺钉定位针;将右侧C2神经根及静脉牵向尾侧,神经剥离器向内侧牵引保护椎动脉,直视C1右侧块内下缘后,以向尾侧倾约5°度,内倾约40°度钻孔,植入C1右侧块定位针。然后将C2神经根及静脉牵向头侧,直视C2椎弓根内上缘后,以尾倾约35°,内倾约15°,在枢椎下关节突根部中点处钻孔,植入C2椎弓根螺钉定位针,经术中C型臂X线机正位透视确定定位针位置、方向及长度满意后,经扩孔攻丝,于C1植入22 mm螺钉,C2植入24 mm螺钉。再次C臂透视,螺钉位置满意后,上连接杆,复位固定。
1.4 术后处理
术后常规预防感染治疗5 d,第2 d拔除引流管后在颈托保护下离床活动。术后1周开始颈操训练,颈托保护3个月,术后复查X线片、CT(图5、6)。 图1X线片示颈椎先天性发育畸形 图2CT示齿状突向右移位,C2、3、C4、5不完全阻滞椎,C5蝴蝶椎 图3CTA示寰椎右侧横突椎动脉孔闭合,右侧椎动脉走行于寰椎右侧块内侧 图4CT片在eFilm软件上测量:OP为寰椎前后结节的连线,EF、GH为OP平行线,AB、CD为经C1侧块预设钉道,长度分别为右侧26 mm,左侧25 mm;AB、CD与平行线的交角为内倾角,分别为右侧41°,左侧7°;OA、OC为寰椎后结节距离侧块螺钉进钉点的距离,分别为右侧32 mm,左侧21 mm 图5术后复查X线侧位片,内固定无松动,移位 图6术后CT示螺钉在预定的钉道内,无神经血管损伤
2 结果
手术顺利,术中出血约50 ml。术中见右侧椎动脉经枢椎横突孔,从寰椎后弓前方、右侧块内侧绕进颅内,而没有经寰椎侧块横突孔。因此,术中右侧寰椎侧块螺钉从椎动脉外侧,内倾40°度进入C1右侧块。C1、2螺钉植入各参数在手术前后情况(表1),内倾角、尾倾角手术前后一致,相差3°以内,螺钉长度均小于预设值。术后短期随访,临床症状包括头颈部疼痛消失,头昏好转,眼颤消失,无螺钉松动断裂等。表1 eFilm软件在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