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考新一轮语文总复习考点突破课件:2-5+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 考点二 文言语段断句(教师备用).pptVIP

2015届高考新一轮语文总复习考点突破课件:2-5+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 考点二 文言语段断句(教师备用).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5届高考新一轮语文总复习考点突破课件:2-5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考点二文言语段断句(教师备用)

文言断句题从理解句意出发考查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明辨句读是文言文阅读的基本功,断句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对文意的理解。纵观近几年的高考文言断句题,从文言断句的命题特点看,常从句意、句式、结构、修辞、标志词等五个角度来考查;从试题难度看,实际难度并不大,只要平时多练习、多总结,掌握规律,在高考中取得满分并不难。 (2013·湖南卷)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 B.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 C.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 D.臣奉旨/寻详务在周悉/上搜旧闻/傍摭遗逸/按三国虽历年不远/而事关汉晋首尾/所涉出入百载/注记纷错/每多舛互 [解析] 此题考查文言断句,有点难度,既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又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式的掌握与积累。做这道题的关键是对“臣奉旨寻详”这句话的正确理解,以及文言句式的“四字一断”格式。裴松之注《三国志》是受诏加注。 [答案] C 【参考译文】 我奉旨寻求历史的详情,致力于完备周全。上溯历史搜寻过去的见闻,旁征博引遗事逸闻。据我考察,三国时代虽然经历的年代并不久远,但它的历史却关涉汉、晋。从开始到结束所经历的时间,相差有一百年。这期间记载注释的史料纷乱错杂,经常有许多相互抵触的地方。 (2013·江西卷)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逋之文债可乎 B.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逋之文债可乎 C.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逋之文债可乎 D.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逋之文债可乎 [解析] 此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做此题时首先可以根据语气词“也”排除A、D两项,再结合语意与语境选出答案。 [答案] B 【参考译文】 “你真是乡村里的人啊,这么真实地了解乡村的情况,我学识不够丰富,于是就用您的话为这图作记,来偿还我欠了很久的文债可以吗?” (2013·浙江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犹 恐 予 之 愚 且 贱 闻 与 见 焉 者 少 不 足 以 知 天 下 之 材 也 则 求 夫 贤 而 有 名 位 闻 与 见 之 博 者 而  从 之 问 其 人 之 孰 可 举 者 卒 亦 未 见 焉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可以根据“也”“者”“焉”等语气助词断出大部分文句;其他各处可以根据主谓搭配和句式结构断句。 [答案] 犹恐予之愚且贱/闻与见焉者少不足以知天下之材也/则求夫贤而有名位∥闻与见之博者/而从之问其人之孰可举者/卒亦未见焉 [参考译文] 我还担心自己愚昧又地位低下,所闻与所见(之人)太少,不足以了解天下的人才,于是向贤明而又享有名声且地位、所闻所见也特别广博的人请教。从他那里询问那些人有谁真该被举荐,可也一直没有见到过。 (2013·湖北卷)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 丁太夫人忧,希宪公率族亲行古丧礼,勺 饮 不 入 口 者 三 日 恸 辄 呕 血 扶 乃 能 起 既 葬 结 庐 墓 所 诸 相 以 居 忧 无 例 欲 极 力 起 公,相与诣庐,闻公号痛,竟不忍言。 (选自《元朝名臣事略》,有删改)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能力。断句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语气词,比如“矣”“也”“欤”等;二、前后文要连贯,语意要统一;三、开头常为名词、动词、代词等;四、谓语动词,如“恸”“扶”“结”“欲”等是断句标志。 [答案] 勺饮不入口者三日/恸辄呕血/扶乃能起/既葬/结庐墓所/诸相以居忧无例/欲极力起公。 【参考译文】 遭遇太夫人去世,希宪公率领族人亲自行了古代的葬礼的礼仪,三天不吃不喝,悲痛到吐血的地步,(需要)扶着才能站起来。葬礼结束后,就在坟墓旁建屋(守丧),其他大臣认为为父母守丧毫无先例,极力劝他出仕,于是一起到守丧的屋子去,听到希宪公哭得非常哀痛,最终不忍心说起用的事情。 (2013·四川卷)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划9处) 因 民 之 所 利 而 利 之 斯 不 亦 惠 而 不 费 乎 择 可 劳 而 劳 之 又 谁 怨 欲 仁 而 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