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修志龙-Chapter 10 Mechanism of enzyme-catalysis and its regulation.pptVIP

生物化学-修志龙-Chapter 10 Mechanism of enzyme-catalysis and its regulation.ppt

  1. 1、本文档共6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Chapter 10 酶的作用机制 和酶的调节 一、酶的活性部位 二、酶催化反应的独特性 三、影响酶催化效率的因素 四、酶催化反应机制实例 五、酶活性的调节控制 六、同工酶 一、酶的活性部位 酶的活性中心:由两种功能部位组成的,一个是同特异性底物结合部位,称为底物结合部位;另一个是直接参加催化的部位,称为活性部位或催化部位。 调控部位:活性中心以外的部位,可以与底物或其它分子结合,起激活或抑制作用,调节酶促反应的速率和方向。 酶活性部位的特点 (1)活性部位只有少数几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如组氨酸、丝氨酸、天冬氨酸等; (2)酶的活性部位是一个三维实体; (3)酶的活性部位与底物的构象是动态互补的,这个过程成为诱导契合(Induced-fit); (4)活性部位位于酶表面的裂缝内; (5)底物通过次级键结合到酶上; (6)酶的活性部位具有柔性或可运动性。 2. 如何测定酶的活性中心? (1)化学修饰法; (2)动力学参数测定法:如RNase; (3)X-射线衍射法:如溶菌酶的催化基团为Glu35和Asp52,糜蛋白酶活性部位由Ser195, His57, Asp102组成; (4)基因定点突变(site-directed mutagenesis):如胰蛋白酶的Asp102诱变为Asn102, 突变株活性比野生型降低5000倍。 化学修饰法 二异丙基氟磷酸(DFP)能与酶活性部位的丝氨酸残基专一性地共价结合,表明丝氨酸残基在酶活性中心具有重要的意义; 蛋白水解酶活性部位的共同序列为:Gly-Asp-Ser-Gly-Gly-Pro; 用胰凝乳蛋白酶的底物类似物对甲苯磺酰-L-苯丙氨酰氯甲基酮(TPCK)作亲和试剂,发现组氨酸残基是该酶活性部位的一个氨基酸残基。 二、酶催化反应的独特性 (1)两类酶反应:一类涉及到电子转移;另一类涉及到电子和质子及其它基团的转移; (2)活性部位的氨基酸残基侧链上的功能基团和辅酶或辅助因子是酶催化作用的媒介; (3)酶催化反应的最适pH范围通常是狭小的; (4)酶的活性部位通常只比底物稍大一些,其它部分起稳定活性部位的作用; (5)酶的复杂结构为复杂的多底物反应提供了保障。 三、影响酶催化效率的因素 (1)邻近效应(Approximation, Proximity) (2)定向效应(Orientation) 2. 底物的形变和诱导契合 Distortion(形变) Induced-fit(诱导—镶嵌) 4. 共价催化 酶上的亲核基团:丝氨酸羟基、半胱氨酸巯基、组氨酸咪唑基; 底物的亲电中心:磷酰基、酰基、糖基。 表10-5 金属离子的作用 (1)通过结合底物为反应定向; (2)通过可逆地改变金属离子的氧化态调节氧化还原反应; (3)通过静电稳定或屏蔽负电荷。 如Mg2+-ATP复合物,结合水 6. 多元催化与协同效应 7. 活性部位微环境的影响 活性部位位于疏水的裂缝中; 疏水环境中两个带电基团之间的静电作用比极性环境中显著增高; 在疏水环境中,底物分子与催化基团之间的作用力比极性环境要强得多。 1. 溶菌酶(Lysozyme) 2. 胰核糖核酸酶A (Pancreatic ribonuclease A, Rnase A) 3. 羧肽酶A(Carboxypeptidase A) 4. 丝氨酸蛋白酶(Serine proteases) 5. 天冬氨酸蛋白酶(Aspartic proteases) 例一:Lysozyme 1922年,弗莱明(Fleming)最早发现 129 A.A.,4 对二硫键 MW=13930(蛋清) pI=11.0 Km=0.006mM (6-N-乙酰-葡萄糖胺) 溶菌酶催化水解细胞壁多糖,选择性地水解NAM(NAG)-NAG之间的?(1-4)糖苷键;酶的活性部位被6个糖基填满。 例三:羧肽酶 307A.A.,Zn2+ 底物结合部位:Arg71, Arg127, Asn144, Arg145, Tyr248, Glu270 催化基团:Zn2+, Arg127胍基, Glu270羧基 羧肽酶A催化反应机理 1. 活化水分子的亲核氧原子攻击底物羰基碳原子,Glu270吸收质子,与 Zn2+和 Arg127共同稳定过渡态中间物; 2. Glu270提供质子给肽的-NH基,肽键断裂释放出氨基酸。 例四:丝氨酸蛋白酶 超家族: 消化酶: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弹性酶 凝血酶、纤溶酶、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 枯草杆菌蛋白酶 乙酰胆碱酯酶 胰凝乳蛋白酶(糜蛋白酶)(Chymotrypsin) 活性中心由Ser195, His57, Asp102组成; MW=25000 用DFP(二异丙基氟磷酸)进行化学修饰,确定了Ser195是活

文档评论(0)

12435956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文档有任何问题,请私信留言,会第一时间解决。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3023136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