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影响机械通气患者舒适相关因素探析及护理
影响机械通气患者舒适相关因素探析及护理
【关键词】 ,机械通气;,,舒,,适;,,护,,理
关键词: 机械通气; 舒 适; 护 理
机械通气是临床上抢救各种危重患者的有效措施,由于必须建立人工气道的基础上,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多是在紧急情况下实施的抢救措施,具有一定的创伤性和不可估计性,人的气管非常敏感,特别清醒的病人对气管导管耐受性差,因此机械通气的患者往往体验了许多生理及心理上的不舒适与痛苦,而由于建立了人工气道导致的沟通障碍更加重了患者的痛苦。通过对85例患者在机械通气过程进行临床观察,发现病人出现的不适,及时实施具体到位的人性化和个性化的舒适护理措施,使病人通气顺应性好、合作,大部份能克服或减轻各种不适,保证了通气治疗过程顺利,缩短了病人撤机、拔管的时间。
1 临床资料
2005年7月至2006年2月接受机械治疗患者85例,男66例,女29例,年龄28~85岁,其中经口气管插管45例,经鼻气管插管32例,气管切开8例,平均应用呼吸机天数10d。经临床观察,出现焦虑、恐惧、孤独、烦燥的病例占60%~94%;出现导管刺激、反复咳嗽,气道有痰及想吸痰,体位及约束、以及不能说话等方面不适占20%~70%,经过针对性、有计划的护理,满足其舒适的需求,69例病人的不适得到缓解,病情明显好转,顺利撤离呼吸机,6例病人放弃治疗自动出院,10例病人病情恶化死亡。
2 机械通气不适的因素分析
2.1 生理因素
2.1.1 导管刺激:经口插管的患者经常感到口腔疼痛,咽喉部异物感,吞咽困难,牙齿酸痛,插管过程也常常引起牙齿松动甚至脱落;在机械通气期间,由于不能经口喝水、进食,患者常常感到口干、口渴。经鼻气管插管的患者会感到鼻腔胀痛,鼻粘膜干燥、出血、破损甚至引起鼻窦炎、中耳炎等。由于固定导管的系带过紧、过松或呼吸机管路牵拉,也可引起口唇、耳朵损伤。
2.1.2 吸痰:吸痰是最主要的外源性应激源。研究表明,吸痰是机械通气患者最痛苦的刺激,吸痰时憋气和疼痛是最常见的不适。吸痰时经常可引起患者频繁的呛咳,缺氧,还可引起气管粘膜的损伤,反复的气管内吸痰还会增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2.1.3 人机不协调:当患者自主呼吸与呼吸机控制的呼吸不同步,导致有效通气量不足,机体缺氧加重。人机不协调时,呼吸机出现频频报警,让患者更加烦躁不安。
2.1.4 物理约束:为了预防意外拔管,患者常常被约束四肢、限制活动;同时由于自动变更体位受限,躯体长时间处于一个体位,导致身体某部位的疼痛与不适。
2.2 心理因素
2.2.1 孤独:由于ICU病房通常都是封闭式或半封闭式管理,家人只是在特定的时间里才被允许探视,由于长时间与家人分开,患者常常感到孤独,同时由于人工气道的建立,导致与他人的沟通障碍,感情得不到满足。
2.2.2 焦虑、忧郁:个别患者由于需要长时间机械通气,病情反复,导致意志消沉,丧失信心。
2.2.3 呼吸机依赖:长时间机械通气的患者不仅产生生理上的依赖,也导致心理上的依赖,拒绝配合医护人员主动锻炼呼吸肌功能,拒绝脱离呼吸机。
2.3 社会因素
2.3.1 周围环境:由于ICU的特殊环境,限人限时的制度,长明灯的照明,频繁的仪器报警声,周围患者不断的呻吟,医护人员急匆匆的脚步声,甚至抢救的场面,都可造成患者心理的不安。
2.3.2 家人的支持:由于家庭经济、医疗费用、家庭关系等原因都会成为患者巨大的心理负担。有报道,43%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对自己给家庭带来的经济负担感到格外焦虑,会产生一种负罪感[1]。
3 护理措施
3.1 根据不同患者的心理需求,指导舒适护理。马斯洛需要层次论认为,对个体而言,只有当某一层次的需要满足或基本满足,才可能产生高一层次的需要[2]。
3.1.1 上呼吸机早期,大多数患者都是在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接受了“巨大的应激源”,由于建立了人工气道、机械通气及环境陌生等导致的不适,产生不安全感,内心充满了焦虑甚至恐惧,患者这时候最需要的是安全的需要,特别是心理安全的需要。因此在患者意识逐渐转为清醒时,护士应及时给予心理支持,并向患者解释上机的目的,让患者理解并主动配合治疗。
3.1.2 经过机械通气一段时间,病情渐趋稳定。由于气道开放的缘故,患者不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因此经常烦躁不安,常常不配合治疗,并试图自己拔管。这时候,护士要理解患者内心无法充分表达自己意愿的痛苦,重视非语言沟通。通过手势、眼神等非语言交流外,还可通过纸笔耐心捕捉患者的心意,及时给予有效的鼓励;对于病情反复的更需时时开导;及时与家属沟通,让家属了解患者的情绪变化,指导家属协同做好患者的安抚工作,让患者在短暂的探视时间内也能得到最有效的亲情支持,保持心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