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动态心电图观察要点.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心房颤动动态心电图观察要点

心房颤动动态心电图观察要点   作者:张红颖,甄怀蒙,曲丽丽,李文军 【关键词】 心房颤动;动态心电图;观察要点     Observe the Important Point of AECG in Atrium Flicke   Key words:Atrium flicke; AECG;Observe the important point   心房颤动(Af)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可发生于各种心脏病、非心脏病及正常人。发生机制十分复杂,是目前心律失常和电生理研究领域中的热点和难点,自主神经系统的失衡、局灶性房性早搏的触发作用、局灶驱动源驱动心房的活动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Af的发生和维持[1],因此治疗方法有很大区别,24 h动态心电图(AECG)监测能为不同机制的Af提供一定的线索,为Af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1 阵发性Af动态心电图观察要点   1.1 迷走神经性阵发性Af Af发作前常有心动过缓,多在夜间、休息、进食后或饮酒后发作,男女发病比率为4∶1,发病年龄在40岁~50岁。在心率变异性分析中,LF降低、HF升高、LF/HF降低[2,3]。RMSSD和PNNSO也是反映心率的快速变化,评估副交感神经功能的敏感指标,当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时其值增高[4,5]。治疗可采用用力屏气、行蹲立运动等通过精神、神经因素的应激引起交感神经兴奋,从而减弱迷走神经亢进程度,达到纠正心律失常,使症状缓解或消失。阿托品可阻断迷走神经,缩短窦房结恢复时间,加速窦房传导,缩短房窦传导时间,改善房室传导,因而具有治疗作用。   1.2 交感神经性阵发性Af 在发作前窦性心率增快,多在日间发作,运动或情绪激动诱发,常伴有器质性心脏病,发病年龄常多在60岁以上[6]。在心率变异性分析中,SDANN和LF有高度的一致性主要反映交感神经的活动,当交感神经张力增高时SDANN降低,LF升高、HF降低、LF/HF升高[2,3]。治疗应采用β受体阻滞剂、镇静剂及治疗原发病。   1.3 早搏触发后阵发性Af 阵发性Af是由起源于左心房的房性早搏触发(V1导联为正向P波和aVL导联负向或双向P波[7]),早搏起搏点可能在肺静脉及其附近(局灶起源性Af),绝大多数为单形性,具有典型PonT现象,即使个别Af前无房性期前收缩,可能是局灶节律点隐匿性放电所致[8]。值得注意的是:局灶起源性Af与迷走神经性阵发性Af有许多共同特点,在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时,诱发Af的房性期前收缩联律间期较长,而且Af通过运动、用力等刺激交感神经的方式均可以终止Af的发生。而对于局灶起源性Af射频消融是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   1.4 预激综合征伴发Af 预激综合征伴发Af的特点为快速心室率Af(180次/min~220次/min),常伴有明显症状,低血压、休克、急性肺水肿。当最短RR间期lt;220 ms时,心室颤动发生率明显增高[9],要注意测量最短RR间期,及时发现高危患者,尽早行射频消融治疗。   2 持续性Af动态心电图观察要点   2.1 静息状态心室率 Af的心室率控制范围各家观点不尽一致,多数主张静息时控制在60次/min~80次/min[10],通常夜间心室率较日间低10次/min,如夜间心室率不下降或上升,高度提示心功能不全或容量负荷过重。地高辛可通过增加迷走神经张力,减慢房室结传导速度来控制静息状态Af的心室率。   2.2 运动状态心室率 轻度活动时,心率增加到80次/min~90次/min较适合Af患者,AFFIRM的标准为6 min步行试验时心室率lt;110次/min。当超过110次/min时,可增加左心房充盈压,增加心肌耗氧量可缩短左室充盈时间,使心排血量下降。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能控制运动时心室率。    2.3 Af伴长RR间期(RR间期gt;1.5 s) Af时长RR间期在非器质性心脏病及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均可出现[11],夜间明显多于日间[10],器质性心脏病明显多于非器质性心脏病[12],其产生机制,隐匿性传导:因为隐匿性传导可以在不应期正常时产生长于短间期数倍的长间期,但只有多层次隐匿性传导才有如此大的作用,而构成多层次隐匿性传导的条件较为苛刻,所以这类长间歇偶发,如过于频繁,则提示房室传导不应期延长;迷走神经张力增高:由于心房肌中自主神经末稍丰富,易受植物神经影响,夜间和睡眠状态时长间歇增多,而日间长间歇少;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使房室传导延长,可通过调整药物剂量,对比用药前后长间歇的变化判断是否药物的作用;病理性Ⅱ度房室传导阻滞:在下列情况下出现的长RR间距,可以诊断Af合并Ⅱ度房室阻滞[9]:Af发作前后有持久性Ⅱ度房室传导阻滞;有频发的大于2.5 s以上的 RR间距,伴或不伴有交界性逸搏或室性逸搏;平均心室率<40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