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化瘀法则临床应用.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活血化瘀法则临床应用

活血化瘀法则临床应用  【关键词】 活血化瘀 活血化瘀法是祖国医学根据其瘀血理论针对“血瘀”证的一种治疗方法。活者,疏通之意,改变之谓。所谓活血化瘀,旨在疏通改变血瘀状况,使血流在体内畅通无阻,周流不息。《内经》曰:“疏其血气,令其调达”。“以达阴平阳秘”。活血化瘀重在祛瘀,当属“理血”范畴,而下、和、清、消则寓其中。正如《医碥》云:“盖瘀败之血,势无复还于经之理,不去则留蓄为患,故不问人之虚实强弱,必去无疑”。由此可见,活血化瘀不论是含什么方法于内,都是为了除瘀血,瘀去则生新。随着祖国医学和现代医学的临床应用和科学研究发展,活血化瘀法在临床各科疾病治疗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1 祖国医学和现代医学对瘀血的认识 “瘀血”在祖国医学中早有记载,汉代张仲景在《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中首用“瘀血”之名,指出了“瘀血、蓄血、汗血”的病症,并叙述了瘀血症的辨证论治,创立了瘀血汤、桂枝茯苓丸、桃仁承气汤、抵当汤等活血化瘀方剂。《内经》中有“恶血”、“血凝”、“血痺”之称。同时提出“血实而决之”之治法。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没有瘀血药专篇,收录了破血散瘀的药150余种。《圣济总录》、《妇人大全良方》对瘀血有了进一步认识,并制定了行之有效的活血化瘀药。总之,许多医家对瘀血学说都进行了补充和创新,说明了活血化瘀在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 现代医学从微循环、血液流变学、血液动力学及免疫学等方面探讨了血瘀的机制,认识其病理机制是在一定的内外因作用下,由于神经体液调节功能障碍,造成以及血管、血液发生组织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的改变,从而微循环的血流缓慢 、血细胞聚集、瘀滞或离开血管产生瘀积,血液由动态变为静态。血小板聚集,导致血栓形成,血流受阻,在病理生理上则表现为血液循环障碍、血液渗出及微血管缩窄甚至闭塞受累组织损害、细胞的炎症水肿、糜烂、坏死、硬化,增生继发性改变。与祖国医学血脉瘀阻,不通则痛,瘀血不去,新血不生的机理相符。 2 活血化瘀的功用 2.1 活血止痛 “痛则不通,不通则痛“。充分说明了痛的原因是瘀血阻滞所致血脉不通。在治疗上要根据疼痛的性质、疼痛的部位来综合辨证并给予活血化瘀的法则治疗,血脉通畅而疼痛自止。 2.2 疏通经络 血瘀由于气滞血凝、气虚寒凝或受六淫侵袭致使血脉阻滞而经络闭塞,气血运行受阻,血脉凝滞而失养,表现肢体麻木不仁、拘急挛痛,运动不灵,半身不遂以及经闭血瘀等症,用活血化瘀药物治疗,经络通畅而气血运行。 2.3 破症散瘀 癥瘕积聚,临床常见的腹部肿块,肝、脾肿大及某些组织的异常增生等均与气血凝结有关,多给予活血化瘀治疗。 2.4 安神镇静 活血化瘀对神经系统的精神方面都有较好的调节作用。《类证治裁》指出瘀血在内,而喜妄如狂,用抵当丸治疗,如神经官能症、神经性头痛、脑震荡后遗症、脑血管意外后遗症等常用活血化瘀药物治疗可收到较好效果。 3 活血化瘀的临床应用 活血化瘀是针对“血瘀”采取的治疗法则。祖国医学对血瘀的成因大约可概括为:气滞血行不畅,气虚则血运无力,阳虚血寒而凝滞,外伤脉络血不归经,寒、热、痰、湿等邪气阻络,血液凝涩或壅塞而形成瘀血。这些都与久病的病机和微循环障碍的病理相吻合。在治疗中适当地用活血化瘀法或祛邪扶正方药中适当加以活血化瘀药以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增加血液量和组织器官的血氧供应,增强新陈代谢,从而达到祛瘀生新,通则不痛的目的。根据临床表现的特点不同,试分下列几种类型。 3.1 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临床治疗 本病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在临床上多见心绞痛,慢性心肌供血不足等是冠状动脉不足三个不同阶段的表现。在临床中运用活血化瘀的治疗原则,使冠状动脉扩张而心肌的供血量增高,从而改善了心肌的硬化情况,恢复了心肌的正常负荷量,而提高了临床的治疗效果。祖国医学认为,由于心脾之阳不全,以致寒凝血瘀痰浊内生,阻闭了心脉而发生了心肌缺血、缺氧,出现血运障碍。胸阳不通而发生心前区闷紧或气短心悸、头晕、失眠。脾阳不振、发生食少倦怠、腰腿酸软、脉象细结代,舌质暗红、舌边有瘀点,苔白腻等,治疗宜行气活血、温化寒痰以祛瘀,兼助心肾之阳。方药:当归15g,熟地15g,川芎9g,丹参5g,赤药9g,桂枝9g,降香6g,枳壳4g, 炙甘草9g。加减:心悸不寐加生龙骨、生牡蛎各30g,琥珀粉1.5g(冲),血压高加牛膝9g,珍珠母6g,胆固醇高,头晕耳鸣,口苦加草决明、石决明各30g,茵陈、泽泻各15g,食欲不振加党参、生黄芪各10g,项背强痛加葛根12g。   3.2 神经衰弱的治疗 本病多因思虑过度或长期精神过度紧张,影响了大脑皮层内抑制过程的衰弱,继则兴奋过程也受到影响而导致机体功能失调的综合表现。如头晕、目眩、焦虑不安、烦躁易怒、失眠多梦、善忘、心悸、思想不集中,食欲不振,疲乏无力,性机能低下等。祖国医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