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糖产业链及期货市场的特点.ppt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主要内容 白糖产业链 种植—制糖—销售—食品加工企业 白糖期货市场的特点 白糖基本知识 食糖是天然甜味剂,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同时也是饮料、糖果、糕点等含糖食品和制药工业中不可或缺的原料。食糖生产的基本原料是甘蔗和甜菜,甘蔗生长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甜菜生长于温带地区。我国甘蔗糖主产区主要集中在南方的广西、云南、广东湛江等地,甜菜糖主产区主要集中在北方的新疆、黑龙江、内蒙等地。尽管原料不同,但甘蔗糖和甜菜糖在品质上没有什么差别,国家标准对两者同样适用。 糖料种植”南强北弱”的局面已持续多年 提高单产是增加食糖产量的主要途径 全国糖料总的种植面积提升潜力有限,提高单产是增加糖料供给的主要途径. 有效提高食糖单产必需要摆脱靠天吃饭的老路 2008年初和2009年~2010年之交,分别由于罕见低温和干旱天气造成甘蔗单产大幅下降;此外,品种老化也是制约单产提高的瓶颈. 食糖的生产方法: 一步法 甘蔗榨汁——沸腾浓缩——中心分离——提炼等工艺一次性产出白糖。我国糖厂基本上采用一步法生产。产品品质不高,保质期相对较短。 两步法 甘蔗——原糖——白糖。国际上采用两步法生产的比例很高,符合国际贸易习惯。保存期限较长。 推广两步法生产是大势所趋 2008年开始,广西扶南东亚、宁明东亚、农垦防城三个精制糖项目相继投产。到2009年,广西“两步法”精制糖生产能力已达100万吨,比08年增长2.3倍。 扩大两步法生产规模既可以迅速将进口原糖加工成白糖投放市场,又可以为今后大规模提升国内食糖产量做好相应的准备。 食糖生产集中度高 糖企在产业链中议价能力最强 国内白糖生产的集中度非常高。近年来甘蔗糖占总产量90%,广西产量占甘蔗糖总量约70%,占全国食糖总量的60%。 广西的14家大型制糖集团日处理甘蔗能力达到30万吨,占全区的84%。 食糖生产的季节性很突出 食糖销售也具有比明显的季节性 工业库存的变化也具有明显规律 甜味剂市场 据统计,近年来白糖和高倍化学合成甜味剂的市场份额在逐渐下降,淀粉糖的比例在上升。“十二*五”期间可能逐渐演化为50%、20%、30%的比例。 主要高倍化学合成甜味剂产量及出口 近年来国内主要甜味剂运行概况(淀粉糖) 产量从1999年的60万吨发展到09年的740万吨,位居世界第二。 目前全球淀粉糖的年产量已近3000万吨,其中数量最多的是果萄糖,美国是全球最大的淀粉 糖产销国,2009年美国淀粉糖总量1046万吨(干基); 与美国不同,我国淀粉糖中葡萄糖、麦芽糖所占比例较大(结晶葡萄糖238万吨,麦芽糖235 万吨),而国外食品工业大量使用的果萄糖,需求在逐步扩大,我国已达50万吨,(产能150 万吨),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目前中国年人均淀粉糖消费量4.5-5.0kg。 我国食糖消费特点 一是食糖消费具有季节性,相应的出现食糖的销售、消费旺季,(例如中国传统的春节、中秋节以及夏季冷饮的消费旺季等)和淡季(例如每年的5、6月份)。 二是食糖消费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收入水平有一定的关系,但与居民的饮食习惯关系更加密切,例如经济发达的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地区是我国食糖消费的主销(消)区。 三是我国食糖工业消费占主要部分,一般认为食糖工业消费所占的比例为70%,民用消费的比例为20%。 四是食糖消费具有刚性特点,食糖消费的价格弹性很小。 食糖消费量的增长 食糖消费的增长明显较产量变化平稳 主要含糖食品构成 软饮料72%; 乳制品15% 罐头6%饼干3% 冷冻饮品2%; 糖果1% 糕点1% 近年我国含糖食品产量增长迅速 “十二五”期间国内食糖供需预测 按年增长率为6%计算,到2015年国内食糖的消费量将达到1850万吨。2011~2015年累计消费量预计8246万吨。 按总增长率19%(前两个五年间增幅分别为32%、21%)计算,2011~2015年累计食糖产量只能达到7000万吨。 预计可能会出现7000-8246=-1246(万吨)的短缺。 所以,供应短缺的现象可能会经常出现。供应比消费对实现市场平衡的影响更为重要。 我国食糖的进出口情况 根据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谈判结果,中国对粮、油、糖、毛等大宗农产品进口实行关税配额管理。到 2004年,进口食糖关税配额增长到194.5万吨。在该项配额内,进口原糖关税为20%,白糖为15%;配额外进口关税到2004年将从76%降低到50%,并同时打破国家对食糖进口的垄断,目前我国进口配额和关税水平维持在2004年的水平上。 为稳定供应,我国与古巴签订有长期进口原糖协议,每年从古巴进口原糖40万吨。进口原糖大都直接转入国家储备。 中外价差影响进口 政策调节适度灵活 根据以往规律,只有在国糖价显著高于国际市场时才对进口有刺激作用。如果

文档评论(0)

153****95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