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谈中国古典舞蹈中的“气韵”之美——以淡若流云为例
浅谈中国古典舞蹈中的“气韵”之美——以淡若流云为例
1、相关定义
1.1、”气韵”概念阐释中的问题
在绘画理论中最先出现”气韵”概念的是谢赫的《古画品录》。谢赫的”六法”之首就 是”气韵生动”,荆浩的”气”和”韵”显然是从谢赫那里变化而来的。许多学者认为荆浩 的”气”、”韵”就是谢赫的”气韵”。如陈传席先生说:”(荆浩)气和韵的意义,和谢赫提 出的气、韵意义相同。”接着又说:”谢赫提出的气韵乃指人物画,指的是人体呈现出姿和态、 情和趣所给以人美的感受。也可以说气韵即神,即神姿、神态、神情。气韵又可以代表两种 极致的美,气代表阳刚的美,韵代表阴柔的美。”徐复观先生也说:”一曰气,二曰韵,与 六法中之气韵生动大约相同,而气之意味特别重。”徐、陈二位先生的观点很有代表性。 但是,细究二者的论述,我们还是会发现一些问题。? 陈传席先生认为荆浩”气和韵的意义,和谢赫提出的气、韵意义相同 气韵又可以代 表两种极致的美,气代表阳刚的美,韵代表阴柔的美。”这显然是把”气韵”一分为二来看 的。但他同时又说”谢赫提出的气韵乃指人物画,指的是人体呈现出姿和态、情和趣所给以 人美的感受。也可以说气韵即神,即神姿、神态、神情。”这似乎又是认为”气韵”是一个 整一的概念。那么”气韵”概念到底为一为二,陈传席先生的论述有些自相矛盾的感觉。在 《论中国画之韵》一文中,陈先生对于”韵”这一文艺评鉴概念做了比较细致的梳理分析, 但是仍然存在上述的”含混不清”的情况。该文开宗明义指出”气韵本是一词,然原为 二义”,认为”韵”原本是音乐概念,魏晋时借用于人物品藻,”指一个人的精神状态、个性 情调、体态风貌所显露的美”。而用于书画评鉴中”当时指的是画上的人物不仅要画出人的 形体,更重要的是要画出人的形体中显露出的这种精神状态的美”。这里显然是在”气”、”韵” 两分的前提下来探讨谢赫”气韵生动”之”韵”的含意的。但是把上述对于”韵”的解释搬 用到”气韵生动”之”气”上似乎也未尝不可,并看不出”韵”与”气”的不同。接下来两 陈传席:《中国山水画史》,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88 年第 1 版,第 143 页 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年第 1 版,第 176 页 40 节中,陈先生又明言”传神就是气韵生动”,”谢赫特用气韵代神,韵者,神情风貌,态 度风致也”,”强调气韵,就是传神”,”气韵在当时指的是画中人物,而不包括用笔、用 色,这就是韵用于画上的最初意义”。这里一面说”气韵”就是传神,是把”气韵”作 为一个整体来看,一面又说”这就是韵用于画上的最初意义”,显然是含糊其辞的。另 外解释”韵者,神情风貌,态度风致也”,既然是”气韵”代神,那么”气”同样也可以指 “神情风貌”的。在第四节”韵的含义之发展”中,陈先生指出”韵”的内涵随着时代的推 移不断丰富的事实。其中以荆浩《笔法记》为界,”在荆浩之前,气韵都作神解,把气韵说 成笔墨者尚无”,从荆浩开始,”气韵”和”笔墨”正式建立了对应关系:”这里的笔者 正好和气相应,墨者正好和韵相应。因而在山水画中,笔墨和气韵摄合了”。这 一思路大体是正确的,但是对于荆浩之前”气韵”含义的解释仍不够清楚。接着,陈先生把 “韵”分为三种:”气本身的韵”、”辅衬气的韵,即墨色”和”以韵取韵”。并且说”气韵概 念由人物的精神状态转向笔墨,此时气韵有四义:气、韵、气之韵、韵中气。气与韵不可能 绝对分殊”。这实际上强调了”气”与”韵”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互渗”关系,但这和 其之前所谓的”一幅画以气胜者,乃偏于阳刚之美;一幅画以韵胜者,乃偏于阴柔之美”的 把”气”与”韵”摆在近乎二元对立的位置上的论断显得前后矛盾。要之,陈传席先生的这 篇《论中国画之韵》其实是”论中国画之气韵”,他虽然说”气”与”韵”是二义,但并没 有厘清二者的区别。陈先生注意到在概念阐释中引入历史维度,但对于”气韵”概念在不同 历史阶段的含义变化,没能够给出清晰准确的说明。? 在这方面,徐复观先生倒是十分明确的认定”气”和”韵”是分开的两个概念。但他同 时强调比起谢赫,在荆浩这里”气之意味特别重”,反过来也就是说谢赫的”气”和”韵” 是平分秋色的。在其《中国艺术精神》一书”释气韵生动”一章的小节划分上,就能明显看 出徐复观”气”、”韵”二分的理论主张:该章第六至九节的标题依次为”气与韵应各为一义”、 “气韵的气”、”气韵的韵”、”气韵兼举的意义”。但是,细读这一章的内容,又会发现徐复 观先生对于”气韵”概念的理解存在着和陈传席先生相似的含混之处。徐先生在”气与韵应 各为一义”一节中说”这两个概念(指”气”与”韵”),如后所述,本是由气的观念,分解 而出”的。”就人身而言气,则自《孟子 养气章》的气字开始,指的是一个人的生理的综 合作用;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