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古代地春秋决狱制度.doc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论中国古代的春秋决狱制度 1、相关定义 1.1、《吕氏春秋》寓言概念的界定 学者们所做的统计各异。饶龙隼认为,《吕氏 春秋》有寓言 81 则 1 。陈蒲清认为大约 300 则(他在要目中具体列出的有 283 则) 2 。 李炳海和公木统计有寓言故事 200 多则 3 。刘城淮认为有 140 则 4 。邓岳利认为有寓言 256 则 5 。统计数字的差异,主要是由于寓言的界定标准不统一造成的,尤其是历史故 事和以历史故事为题材的寓言两者之间的区别不明确,因此还需对《吕氏春秋》的寓 言进行科学界定。 中国”寓言”一词,最早见于《庄子 杂篇 寓言》篇:”寓言十九,重言十七, 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又说”寓言十九,藉外论之。亲父不为其子媒。亲父誉之, 不若非其父者也;非吾罪也,人之罪也。与己同则应,不与己同则反;同于己为是之, 异于己为非之。”尽管这里没有对寓言进行严格的定义,但至少有一种定义和描述的 杂糅 6 。郭象注”寓言”:”寄之他人,则十言而九见信。”“言出于己,俗多不受,故 借外耳。肩吾、连叔之类,皆所借也”。”父之誉子,诚多不信,然时有信者,辄以常 嫌见疑,故借外论也”,”己虽信,而怀常疑者犹不受,寄之彼人则信之,人之听有斯 累也。 7 “成玄英疏:”寓,寄也。世人愚迷,妄为猜忌,闻道已说,则起嫌疑,寄之 他人,则十言而信九矣。故鸿蒙、云将、肩吾、连叔之类,皆寓言耳。”“藉,假也, 所以寄之他人。十言九信者,为假讬外人论说之也。”“媒,媾和也。父谈其子,人多 不信,别人誉之,信者多矣。”“非父谈子不实,而听者妄起嫌疑,致不信之过也。 8 “ 陆德明《经典释文》:”寓,寄也。以人不言己,故讬之他人,十言而九见信也。 9 “ 王先谦《庄子集释》:”案意在此,而言寄于彼。 10 “《庄子》还提出了以虚构故事来说 1 饶龙隼:《先秦诸子寓言正义》,刘东主编:《中国学术》2002 年第 1 辑,北京:商务印书馆,第 154 页。 2 陈蒲清:《中国古代寓言史》,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3 年版,第 67 页。 3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一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年版,第 145 页。公木:《先秦寓言概论》,济 南:齐鲁书社 1984 年版,155 页。 4 刘城淮:《探骊得珠:先秦寓言通论》,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2 版,第 298-300 页。 5 邓岳利:《 寓言研究》,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008 年,第 15 页。 6 常森:《先秦文学专题讲义》,太原:山西出版社 2005 年版,第 363 页。 7 庄周著,郭象注:《庄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9 年版,第 142 页, 8 庄周著,成玄英疏:《南华真经注疏》,北京:中华书局 1998 年版,第 181 页。 9 (唐)陆德明:《经典释文》(下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5 年版,第 538-539 页。 10 (清)王先谦:《庄子集释》,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1986 年版,第 181 页。 2 明道理的方法,《天下》篇说:”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时恣纵而不傥, 不以觭见之也。以天下为沈浊,不可与庄语,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 广。 1 “由此可见,寓言是庄子说理论道的手段和工具,是一种跟”天下”沟通的言 说方式,其寓言理论的重点是”籍外论之”,即寓言是让他人之口以代己说,目的是 增强可信度。 对寓言的界定,高亨认为:”寓言者,以我之言寄托之古人或他人也。如此则信 之者多。 2 “现代学者多用现代寓言文体的标准衡量先秦寓言。王焕镳认为,”寓言是 比喻的高级形态,是在比喻的基础上经过复杂的加工过程而成的机体。 3 “陈蒲清认为, “寓言必须具备两条基本要素:一是有故事情节,二是有比喻寄托,言在此而意在彼。 4 “杨公骥认为寓言应虚构,”通过假设的故事寄托对人生的认识和感受,在虚构的情 节中表现人们的生活经验和智慧。 5 “刘城淮也持此说,”先秦的一些寓言,常以今 有人于此之类的话开头,表明其人物故事是全然虚构的。 6 “马世年认为,”它(指 寓言)只能有两点:1、情节性;2、寄寓性。其他所谓虚构性、形象性等等都 不能作为寓言的要素来看待。 7 “常森认为,寓言指的是一种表达方式,是把意义的陈 说寄托在对写作主体身外之物、事、人的叙述当中,而不直接陈述、展开之。是作家 或说话人为了在读者或听众那里达成更好效果,而采取的语言表现手段。 8 综上所述,一方面,寓言必须具备两条要素,一是有故事情节,二是有比喻寄托, 言在此而意在彼。另一方面,寓言又是一种说理和论道的手段和工具,通过寓言的运 用可以增强可信度。 对于历史故事和以历史故事为题材的寓言两者之间的区别,不同学者亦有不同的 看法。赵逵夫认为历史

文档评论(0)

wyw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