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五辞听讼”浅析
中国古代“五辞听讼”浅析;内容提要;一.中国古代“五辞听讼”的历史嬗变;(二)封建社会的“五听”制度
封建社会的法律承继了奴隶制社会“以五声听狱讼,求民情”的要求。
在秦朝,凡狱讯:“必先尽听其言而书之”,如果供词矛盾或情节陈述不清,可以反复讯问,如当事人多次变供“更言不服”者,可用刑讯,即“笞掠”。
汉代沿用“五听”之法。到了唐朝,五听制度进一步发展,为后世所继承。《唐律·断狱》规定:“诸应讯囚者,必先以情审查辞理,反复参验;犹未能决,事须讯问者,立案同判,然后拷讯”。《疏议》又注解:“察狱之官,先备五听,又验诸证信,事状疑似,犹不首实者,然后拷掠。”;宋承唐制,根据《宋刑统》规定:凡审理案件,应先以情审察辞理,反复参验;如果事状疑似,而当事人又不肯实供者,则采取拷掠以取得口供。
元朝要求司法官在审理案件时“以理推寻”,法官必须先行“问呵”、“讯呵”程序。依据该规则:“诸鞫问罪囚,必先参照元发事头,详审本人词理;研究合用证佐,追究可信显迹。若或事情疑似,赃状已明,而隐讳不招,须与连职官员,立案同署,依法拷问。其告指不明,无验证可据者,必须以理推寻,不得辄加拷掠。”;
明朝“问刑官”进行审讯时,要求“观于颜色,审听情词”,对“其词语抗厉,颜色不动者,事理必真,若转换支吾,则比理亏。”
在清末的司法制度改革中,由于张之洞、刘坤一等人上书建议废除刑讯。这一改革直接导致了刑事诉讼证据制度的改革,明确限制刑讯逼供,产生了据众证定罪的原则。由此,口供不再是刑事诉讼中最重要的证,而只是作为证据中的一种来发挥作用,再加上举证责任和司法分工的明确以及自由心证的采取,昭示着中国的司法制度正逐步向近现代法治转变。
;二.中国古代的“五辞听讼”的起源和具体内容;“有邦国、有土地诸侯国君等,告汝以善用刑之道。在於今日,汝安百姓兆民之道,何所选择?非惟选择善人乎?何所敬慎?非惟敬慎五刑乎?何所谋度?非惟度及世之用刑轻重所宜乎”即教诸侯以断狱之法。“凡断狱者,必令囚之与证两皆来至。囚证具备,取其言语,乃与众狱官共听其入五刑之辞。其五刑之辞简核,信实有罪,则正之於五刑,以五刑之罪罪其身也。五刑之辞不如众所简核,不合入五刑,则正之於五罚。罚谓其取赎也。於五罚论之,又有辞不服,则正之於五过,过失可宥,则教宥之。从刑入罚,从罚入过。此五过之所病者,惟尝同官位,惟诈反囚辞,惟内亲用事,惟行货枉法,惟旧相往来。以此五病出入人罪,其罪与犯法者均。其当清证审察,能使五者不行,乃为能耳。
因此,“五辞”是五刑之辞,换言之,就是当事人与证人的供述或证言证词。;如果根据清代文史学家孙星衍疏:“五辞,即五听也。《周礼·小司寇》职以五声听狱讼,求民情,一曰辞听,二曰色听,三曰气听,四曰耳听,五曰目听。
;
三曰气听,观其气息,不直则喘。○喘,昌兖反。
[疏]注“观其”至“则喘”○释曰:虚本心知,气从内发,理既不直,吐气则喘。
四曰耳听,观其听聆,不直则惑。○聆,音零。
[疏]注“观其”至“则惑”○释曰:《尚书》云:“作德心逸日休,作伪心劳日拙。”观其事直,听物明审,其理不直,听物致疑。
五曰目听。观其眸子视,不直则毦然。○眸,莫侯反,刘无不反。眊,莫报反,本又作旄同。
[疏]注“观其”至“毦然”○释曰:目为心视,视由心起,理若直实,视盻分明,理若虚陈,视乃眊乱。
;2、“五辞听讼”
就《周礼·秋官·小司寇》记载:小司寇之职,掌外朝之政,以致万民而询焉。……以五声听狱讼,求民情:一曰辞听,二曰色听,三曰气听,四曰耳听,五曰目听。
根据周礼注疏的说法:以五声听狱讼,求民情。
[疏]“以五”至“民情”○释曰:案下五事惟辞听一是声,而以五声目之者,四事虽不是声,亦以声为本故也。案《吕刑》云:“惟貌有稽,在狱定之后。”则此五听,亦在要辞定讫[qì],恐其滥失,更以五听观之,以求民情也。
一曰辞听,观其出言,不直则烦。
[疏]注“观其”至“则烦”○释曰:直则言要理深,虚则辞烦义寡,故云“不直则烦”。
二曰色听,观其颜色,不直则赧然。○赧,女板反。
[疏]注“观其”至“赧然”○释曰:理直则颜色有厉,理曲则颜色愧赧。《小尔雅》云:“不直失节,谓之惭愧。面惭曰赧,心惭曰恧,体惭曰悛[quān]。
; (二)“五辞听讼”的具体内涵
作为古代听讼的基本方式,其核心任务在于通过“五听”获取并辨别当事人(尤其是被告人)的供述,从而为查明案情提供依据。其具体内容方式有哪些?
1、察色判断
所谓察色判断,是指通过观察当事人的表情和神色,判断其有无异样,从而发现案件疑点,为查明案件真相提供线索。察色判断要求法官深入地洞察当事人每一个细微的神情,敏锐地把握其中的端倪,从而为发现案件真实奠定基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