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族际文化制衡与生态环境维护我国长江中上游山区生态维护研究.pdf
Ifl
《云南社会科学》2013年第3期 SOe谊JScjencesyImnallN6.3.2DJ3
●
族际文化制衡与生态环境维护●
我国长江中上游山区生态维护研究
罗康隆
(中南民族大学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湖北武汉430074)
摘要:我国长江中上游山区是长江流域水土流失治理的重点区段。在19世纪以前,这里的彝、汉、苗等民族在资源
利用方面所形成的文化制衡格局,不仅对该区域的资源实现了高效利用,而且对该区域的生态环境实现了较好的维护。
但19世纪以后,这样的族际文化制衡格局逐渐被打破,尤其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这种失衡格局还在不断加大,以至
于诱发了该区域的生态灾变。20世纪90年代以后,政府开始提出退耕还林、还牧,但成效不大。要使其起到实质性的成
效,势必要建立起新时期的族际文化制衡格局,在实现对资源高效利用的同时,达到对生态环境的精心维护。
关键词:族际文化制衡;生态环境;退耕还林:长江中上游
中图分类号:c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一8691(2013)03—0100_-06
我国长江中上游山区是长江流域水土流失治理的重 控制,并可望在一段不长的时间内逐步复位,重新形成高
点区段,其中川、黔、滇山区毗邻地带水土流失形势最为严 效的水土资源利用系统。
峻。但在历史上,三省毗邻地带生态环境一直呈良性运行
状况,较为明显的水土流失发端于18世纪,到20世纪中 一、长江中上游山区水土资源的结构特征
期以后才发展成水土流失严重的形势。目前,最严重的水
土流失区集中分布于岷江上游、安宁河上游、牛栏江上游 我国长江中上游山区的水土资源结构具有鲜明的自
和乌江上游。这些重点流失区的共性在于同属于高海拔的 然特性,主要表现为如下五个方面:
山区,流失区内高原台面经过强烈切割形成了沟壑纵横的 其一,区域性反差极大,即令是在一块面积很小的流
破碎地貌。水土流失的后果表现为高原台面呈现严重的季 域,高原台面、河谷坡面或河谷坝子,无论是水土资源的匹
节性水资源短缺,生物产出总量明显下降,而在河流截面 配、土壤的理化性能、并存的光热条件都很不一样,这就使
的坡面上则表现为大面积表土侵蚀,土层变薄,个别区段 得按同一模式连片利用水土资源几乎不可能。当地各民族
甚至基岩完全裸露。但各地区的传统文化尚未发生不可逆 适应这一水土资源结构特点的做法是,在他们的经济生活
转的改变,因而只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完全可以得到有效 中总是发展出多元化的利用办法并行延续。
收稿日期:2013—01—11
基金项目:本文是国家社科重点基金项目“民族文化差异与区域协同发展研究”(项目号:12AMz007)、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项目“我国西部地区各民族生计方式多样性及其生态安全保障体系研究”(项目号:NcET.10.0146))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罗康隆(1965~),男,法学博士,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楚天学者讲座教授,吉首大学历史与文化学院研究员。
100
其二,立足于反差极大的水土资源结构,天然形成的 地段进行采集和狩猎。
生态系统也呈现为强烈的区域性反差。不同的植物群落一 其五,喀斯特地貌分布比较广泛,以石灰石基岩形成
般呈现为垂直性分布,坝区固定与半固定水域是湿地生物 的土壤粒度很细,容易遭受流水的侵蚀。加之在石灰岩山
群落,低坡、低山坡面则是常绿、落叶阔叶树混交林,较高 区一般土层较薄,从而导致在高原台面和陡坡地段很难形
的坡面则过渡到落叶阔叶树和常绿针叶树的混交林,更高 成高大的乔木林,优势的植被景观为树林草坡和灌林草
的坡面则是以针叶树为优势树种的常绿林,2000米以上坡。这样的草坡适宜于用作牧场,也利于刀耕火种。因此在
的坡面则发育为疏林草坡,2500米以上的高原台面则发这样的区段定居的不管是彝族、苗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文学的空间化与空间的文学化——论文学资源之于旅游空间的文化置入.pdf
- 文学经典建构的文化关系与历史语境——兼谈《埃伦诗集》经典化的可能性.pdf
- 文学能为医学生增添些什么.pdf
- 文学阅读中的医学人文渗透--以Russel Baker作品In My Day为例.pdf
- 文成县泗溪河治理工程中的橡胶坝设计.pdf
- 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体系构建研究——华南理工大学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案例(续).pdf
- 文艺活动对大学生教育管理与疏导作用--以安徽理工大学为例.pdf
- 斯图亚特·霍尔与“文化表征”理论.pdf
- 斯诺与梁宗岱的“两种文化”之比较.pdf
- 新一代测序技术在肿瘤精准医学中的应用.pdf
最近下载
- 气象学重点 农林气象学思考题.docx VIP
- T_CPQS XF003-2023 灭火器产品维修、更换及售后服务.docx VIP
- DB5325T 123-2025 设施蓝莓采收与贮藏技术规程.docx VIP
- 1共析转变.ppt VIP
- 操作系统原理(全套1236页PPT课件).pptx VIP
- 计算机操作员中级实操试卷资料.docx VIP
- DB5325T123-2025 设施蓝莓采收与贮藏技术规程.pdf VIP
- 农林气象学模拟题.doc VIP
- TCPQS+XF006-2023 消防水带产品维护、更换及售后服务.docx VIP
- 广东省2024年普通专升本《管理学》真题-广东专插本最前线.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