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冯友兰论中国传统孝道——以《新事论》为中心
第 34卷第 4期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V0L.34 NO.4
2014年 7月 JOURNAI OF HUBEI ENGINEERING JUL.2014
冯友兰论中国传统孝道
— — 以 《新事论》为中心
代 云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哲学与宗教研 究所,河南 郑州 450002)
摘 要 :冯友兰认为 中国传统孝道 的物质基础是 以家为本位 的生产方法 ,孝在传统中国是一切道德 的中
心,忠是通过孝成为一种道德而被接受和实践的。他还认为近代 以来孝 的地位发生根本变化 ,不再是一切道德
的中心及根本。通过进一步的分析,我们认为在传 统中国,孝 的地位不仅来 自生产家庭化这一 “共相”,还根源
于中国无宗教传 统这一 “殊相”。
关键词 :冯友兰 ;孝道 ;《新事论 》
中图分类号 :B82—0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5—4824(2O14)04一OO10一O4
冯友兰 (1895— 1990),现代 中国著名哲学 不相同。所 以个体是特殊底 ,亦称殊相 。而每一
(史)家,新理学哲学体 系的创始人 。他主张对 中 类之理 ,则是此一类的事物所共同依照者,所以理
国传统哲学要 “接着讲”,他对 中国传统哲学特别 是公共底 ,亦称共相。”[1]1%
是宋明理学的批判式继承是中国哲学返本开新的 然后他从类的角度分析个体之性 ,区分个体
典范 。 的主要性质与偶然性质:“从某类之观点,以观某
《新事论 》写 于 1937年 6月 ,是冯 友兰先 生 个体 ,则某个体于此方面所有之某性 ,即是其主要
“贞元六书”之一 。该 书共 十二篇 :别共 殊、明层 底性质 ,其所有之别底性 ,即是其偶然底性质。”他
次 、辨城乡、说家 国、原忠孝、谈儿女、阐教化 、评艺 用这种 区分方法来研究文化类 型,认为从个体 的
文 、判性情 、释继开、论抗建、赞 中华 。 《新事论》中 观点所说的文化是文化的殊相,从类的观点所说
的前两篇相对于后十篇而言,前者重在 “讲 理”,后 的文化是文化的共相 。他说:“我们可从特殊 的观
者重在 “说事”。 “别共殊”、“辨城 乡”、“说家 国”、 点 ,以说文化 ,亦可从类的观点,以说文化。如我
“原忠孝”与本 文关 系密切 。本文 以此为文献 根 们说西洋文化 、中国文化等 ,此是从个体的观点 ,
据 ,探讨冯先生对中国传统孝道 的批判与反思。 以说文化 ,此所说是特殊底文化。我们说资本主
义底文化 ,社会主义底文化等,此是从类的观点,
一 、 中国传统孝道 的物质基础
以说文化 ,此所说是文化之类 。,,E1]199
冯友兰先生认为中国传统孝道的物质基础是 他认为西洋文化就文化 的类型而言,是近代
以家为本位的生产方法。他是从哲学角度一步步 文化或现代文化 ,所谓 中西之不同实是古今之异 。
地得出这个结论的。 在 “辨城 乡”中,他按 “别共殊”中留下的问题 ,
1.用类的观点看文化 ,从经济制度 的不 同说 从文化的类型来说中西之异。他认为:“英美及西
明中西的不 同。在 “别共殊”中,冯先生解释 了共 欧等国所以取得现在世 界中城里人的地位 ,是 因
相与殊相 ,认为殊相是个体所有之性 ,共相是某一 为在经济上它们先有了一个大改革 。这个大改革
类事物之理 。他说 :“每一个体所有之许 多性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