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阐释教育哲学、德育、课程与教学论重心的演变.doc
阐释教育哲学、德育、课程与教学论重心的演变
阐释教育哲学、德育、课程与教学论重心的演变 导读: 收稿日期:修回日期 基金项目: 安徽省人文社科项目(2011sk378)
简介: 刘艳琳(1972),女,安徽宿州人,讲师,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09届硕士;朱家存(1963),男,安徽舒城人,处长,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基本理论、教育政策分析,本文根据第一硕士论文修改而成。
关键词: 教育哲学 ;德育;课程与教学论;演变;教育研究;文献分析
摘要: 通过对《教育研究》1979—2008年1972篇论文的分析,探讨了我国教育哲学、德育和课程与教学论研究重心的演变,发现:不同时期教育研究对三大领域的关注存在显著差别;同一领域下的各类论题,发展态势不一,关注焦点差异巨大;教育观念与时俱进,与我国社会转型方向一致。基于此,展望了我国教育理论研究的发展。
2011 Evolution of Research Focus in Educational Philosophy, Moral Education,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TheoryBased on Analysis of Related Literatures in Education Research (1979-2008)
LIU Yanlin, ZHU Jiacun (1.Department of Education, Huainan Normal University, Huainan Anhui 232038,China;2.Academic Affairs Office, Anhui Normal University , and teaching theory; evolution; education research; analysis of related literatures
Abstract: Through analysis of 1972 papers published in Education Research, inquire into the 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focus in educational philosophy, moral education, and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theory. Discover that in different period education research concern about three fields in marked e field have various development trend and concerns. Education ideas keep pace es, consistent ation. Based on the results, prospect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research in terms of educational theory in China.
第6期刘艳琳,等: 教育哲学、德育、课程与教学论研究重心的演变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39卷笔者抽取了《教育研究》1979年到2008年涉及教育哲学、德育、课程与教学论主题1972篇论文,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法,描述和展示这三个领域教育研究重心的演变趋势,并基于此作出相关讨论与展望。
一、教育哲学
(一)各个论题分布差异不大,“教育本质”论题最受关注
表1所示:“教育哲学”各论题篇数分布差异不大:“教育本质”(74篇)高居榜首,最受关注,以下依次是“教育目的”(71篇)、“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主体教育”(51篇)、“教育与人的发展”(42篇)、“教育价值”(39篇)和劳教结合(23篇)。究其理由:1979—1982年,“思想解放大讨论”引发了“教育本质大讨论”,该论题文章骤增(四年共发文28篇)。其后,该论题持续走低甚至淡出研究者的视野。“拨乱反正、工作重心的转移为教育本质的探讨准备了实践上的前提,而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为其提供了不可缺少的思想上的前提……1979-1982年是“教育本教育哲学、德育、课程与教学论重心的演变论文资料由..提供,地址.质”大讨论的争鸣和辩驳阶段,这期间讨论的规模最大,人数最多,范围最广、观点最众。
30年来,人们的“教育本质观”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1979-1984年,经过一番辩驳和争鸣,“教育是阶级斗争的工具、教育是上层建筑”慢慢演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