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西学东渐”一词始于清末而非民初
摘要: 用以表述西方学术向中国传播的“西学东渐”一词的历史至少可追溯至1905年,而非流行于学界的1915年之说。该词的创造是基于历史时期的汉语词“西学”和“东渐”的组合,其造词背景是多种类似“××东渐”的词语在清末的涌现。在清末以来的近代文献中,该词所处的具体语境不尽相同,理解其历史意义和社会语言现象时不能一概而论。该词自清末以来得到广泛使用,这除了词语本身的特点和相对优势外,也有赖于外部因素的推动。
关键词: 西学东渐,容闳,恽铁樵,清末
中图分类号:C04;G633.53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3-8578.2017.01.015
Abstract: The history of the term “Xi Xue Dong Jian”, which means eastward spread of western learning, dates back to 1905 or earlier, while previously 1915 was widely accepted by scholars as the earliest year when this term appeared. “Xi Xue Dong Jian” was created through combining two historical Chinese terms “xi xue” and “dong jian”, which was similar to many terms in the form of “×× dong jian” in the end of the Qing Dynasty. In the modern literature since the late Qing Dynasty, “Xi Xue Dong Jian” appeared in different contexts which was related with social linguistic phenomena and could not be treated the same. The term has been widely used since the end of the Qing Dynasty, which should be attributed to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relative advantages of this term and some external factors.
Keywords: eastward spread of western learning, Yung Wing, Yun Tieqiao, the end of the Qing Dynasty
“西学东渐”是当今学术界,特别是科技史学界耳熟能详的一个词。目前一些学者以1915年出版的《西学东渐记》一书为其词源[1-4]。该书系译自广东香山人容闳(1828―1912)出版于1909年的英文自传My Life in China and America(直译为《我在中国和美国的生活》)[5],译者为徐凤石和恽铁樵,而原作者容闳于1847年赴美留学,1854年获耶鲁学院文学学士学位[6]。20世纪80年代以后,国内又有出版社根据容闳自传的英文原版和1915年译本,推出了新的译本或修订本、注释本,其中有些放弃了1915年译本的书名,转而采用直译书名[7]。尽管如此,“西学东渐”一词自民国初以来已获得广泛使用,这其中自然离不开颇具社会影响的《西学东渐记》译本的推动作用。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末迄今,该词频见于学术专著题名之中,如白莉民《西学东渐与明清之际教育思潮》(1989)[8]、熊月之《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1994)[9]、邹小站《西学东渐:迎拒与选择》(2008)[10]、黄见德《明清之际西学东渐与中国社会》(2014)[11]等。但是,“西学东渐”一词实际上在清末就已见诸出版物。
一1915年以前的“西学东渐”用例及其语境
19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初,美国出台了一系列排斥、歧视在美和赴美华工的法案[12]。中美政府曾就此在1901―1905年间进行谈判,但最终破裂,导致1905年中国国内爆发抵制美货运动[13]。1905年5月24日,民间组织“扬州阅书社”集议,不仅一致同意不用美货,而且还印发传单联络商界、学界人士。由于当时国内的商会在反美华工禁约和抵制美货运动中起到了积极作用[14],扬州阅书社之后也致函上海商会的领导人物曾少卿,就抵制美货一事征询后者的具体意见,同时亦提出,若后者调查过美货名目,是否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