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牙海岸”行动:一次精妙的失败.docVIP

“象牙海岸”行动:一次精妙的失败.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象牙海岸”行动:一次精妙的失败   1970年11月,为了营救越战战俘,缓和国内日益高涨的反战情绪,美军对越南山西战俘营实施了一次代号为“象牙海岸”的突袭行动。“象牙海岸”行动是美军在越南战场上最有影响力的一次特种作战行动,虽然由于战俘已被转移、情报分析不到位,行动没有达到预期目的,不过其对以后特种空降作战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突袭行动背景      1960年代,美国在越战这个大泥潭中越陷越深,不但大批军费打了水漂,而且其伤亡日趋增加,许多美军成为越军的阶下囚。美国国内掀起了一浪高过一浪的反战浪潮。1970年5月8日,由7.5万人组成的示威游行队伍高举反对越战的标语冲到白宫,要求总统出来对话。尼克松总统向集会的群众发表讲话,并被迫宣布两项承诺:一是立即进行归还战俘的谈判,二是努力寻找失踪人员。   但美国在随后展开的外交斡旋中碰到了越南的“软钉子”。使用政治手段解救美军战俘无望后,美国高层领导开始考虑使用武力手段解决这一棘手的问题。于是,美国国防部长莱尔德、太平洋总部司令麦凯恩等人被授权开始秘密研究营救战俘的偷袭计划。   美军通过对北越空中?刹旌褪褂闷渌?情报手段得知如下情况:在北越的战俘主要关押在花炉、杏村、禄村和山西这4个战俘营内。通过分析比较,莱尔德、麦凯恩等人认为山西战俘营的地理位置、地物地貌对偷袭十分有利,容易达成行动目的。另有一个原因是,一张山西战俘营的航空照片清晰地表明,战俘营的院子内挂了许多由晾晒的衣服组成的“K”字。而“K”字在美国空军的信号中表示“要求营救”,这是山西战俘营内的美军战俘发出的需要营救的信号。   因此,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经过讨论最终决定,在10月至11月间,从美军驻泰国的打卡里基地用大型直升机运送突击部队,乘夜暗偷袭山西战俘营,救出战俘。为配合行动,计划同时出动舰艇、飞机从北部湾攻击海防港,以转移北越当局的注意力。   突袭行动经过   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把这次营救行动代号定为“象牙海岸”,并任命了两名指挥官:麦纳空军准将担任整个行动的指挥官、西蒙斯陆军上校担任袭击部队的队长。   精心筹划,全力准备      麦纳和西蒙斯接令后,立即拟定了具体行动方案,各种准备工作也有条不紊地全面展开。   他们从美空军和陆军中挑选了一批精英分子,以第103陆军特种部队“绿色贝雷帽”为主组成突击部队,来完成此次突袭任务。按照计划共编3个队,即袭击队、警戒队和支援队。袭击队共14人组成,代号“蓝色少年”,由迈道斯上尉指挥,任务是乘直升机在院内着陆,寻找营救战俘;警戒队共有20人组成,代号“红色车轮”,由希德纳中校指挥,在院外着陆,遂行建筑物的拆破和警戒;支援队共有22人组成,代号“绿色暗礁”,由西蒙斯上校亲自指挥,乘大型直升机在院外着陆,遂行支援前两队完成任务。      为了让队员熟悉地形,进行近似实战的训练,他们还模仿山西战俘营建立了一个模拟基地。1970年8月20日,各队的训练在极度保密的情况下展开。突击部队大部分训练时间是在晚上进行的,整个训练过程相当细致。其训练的科目主要是直升机乘坐、营救战术、目标识别、武器操作、无线电操作、生存训练、疏散、破障等。在地面突击部队进行训练的同时,空中部队也进行了夜间空中加油、夜间编队飞行和投放照明弹等方面的训练,为了提高攻击效果,还进行了直升机悬停攻击战俘营监视塔的演练。参加任务的C-130大型运输机,为了与直升机保持一致的飞行速度,还对其进行了改装,并进行了慢速飞行训练。他们共进行了368架次的飞行,训练时间达1000多小时。突击部队还进行了多次合成训练,一切按照实战要求进行,不仅进行了“人-机”结合的训练,还进行了实弹射击训练。   在物质装备的准备上也相当充分。突击队员除配备了先进的手枪、步枪外,还配备便携式无线电发报机、烧毁障碍物的乙炔切割装置、汽油动力式链锯、螺丝切断机、防尘眼镜、夜视眼镜、防护手套、提高射击效果的曳光弹、弹痕标志弹、炸药、反坦克火箭筒、梯子和营救俘虏用的睡衣等。突击部队还为营救的战俘专门准备了医疗急救包,其中包括麻醉药、充气夹板和吸入剂,另外还有水桶、橡皮靴以及婴儿食品(防备战俘吃不下固态的食物)等。总之,准备工作用西蒙斯上校的话说:“该想到的全想到了,该准备的全准备了。”   11月12日,第一批突击队员乘坐C-130运输机从埃格林空军基地起飞,于11月17日抵达泰国打卡里空军基地。20日下午6时,指挥官向袭击队员们做了简短的战前动员,并宣布解救山西战俘营的详细计划。晚上22时32分,突击队员们乘坐C-130运输机离开打卡里空军基地,飞往前线的乌隆基地,而后又马不停蹄地换乘直升机踏上了征程。   暗夜出击,奇兵天降   11月20日深夜,在淡淡月光的映衬下,突击部队分乘1架HH-3“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