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卫生学课件-第2章 食品污染及其预防B.ppt

食品卫生学课件-第2章 食品污染及其预防B.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食品卫生学课件-第2章 食品污染及其预防B

食品卫生学 授课专业:2012级营养与卫生 课时:64学时 主讲:原金海 博士 副教授 电话 第二章 食品污染及其预防 主讲:原金海 几类毒素的特殊毒性: A.T-2毒素:为食物中毒性白细胞缺乏症的病原物质,主要破坏分裂迅速、增殖活跃的组织器官,导致多系统、多器官的损伤。尤其是骨髓、胸腺组织受损严重,表现为WBC减少、凝血时间延长、骨髓坏死。对小鼠有胚胎毒性和致癌性。 2)脂肪酸败:食用油及含油脂高的食品 ???PUFA比SFA易氧化 ??紫外线、氧、水分、金属离子、动植物残渣加速油脂酸败 4.合理的工艺:快速冷冻、缓慢解冻 三、N—亚硝基化合物污染及其预防 一)理化性质 基本结构是: R1 R1 N N O N N O R2 R2?CO       亚硝胺    亚硝酰胺  二)来源与合成前体 R1 R1 NH + HNO2 N N O+ H2O R2 R2 四)预防措施 1.防止食品的霉变及微生物污染,减少亚硝胺合成; 2.改进食品加工,减少亚硝基化合物前体的使用量 3.利用食物成分阻断亚硝胺的合成; 4.施用钼肥 5.制定食品中亚硝基化合物的限量标准 四. 多环芳族化合物污染及预防 多环芳烃化合物主要由各种有机物,如煤, 汽油,香烟等不完全燃烧而来。主要有多环芳 烃与杂环胺 一)苯丙a芘 1. 理化性质 2.致癌性 动物: 可诱发胃,食管,肠肿瘤等 人类: 与胃癌高发有关 食品安全和卫生的重要性 1.人类健康对食品安全卫生的要求 食源性疾病是使人遭受痛苦的一个主要 原因,它能带来不必要的死亡和经济负担。 2.食品贸易全球化对食品安全卫生的要求 3.社会稳定发展和国家安全对食品安全卫生的要求 中毒原因分类 中毒原因 报告起数 中毒人数 死亡人数 细菌性食物中毒 49 7613 20 化学性食物中毒 90 6121 81 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 33 1127 35 其他食物中毒 13 854 10 合 计 185 15715 146 4)允许限量: 粮食 0.7mg/kg;鲜奶 0.2mg/kg; 蔬菜、水果、肉类、蛋、淡水鱼、酒类0.5mg/kg 五)预防金属毒物污染食品及对人体危害的措施 1.消除污染源: 2.制订食品中有害金属的最高允许限量; 3.妥善保管有毒有害金属及化合物; 4.对已污染的食品进行处理。 来源:1)鱼、肉制品中的亚硝胺 2)蔬菜水果中的二甲基亚硝胺 3)啤酒中的二甲基亚硝胺 4)体内合成亚硝胺 三)危害 致癌性:N—亚硝基化合物为强致癌物,可通 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接触诱发动物肿瘤。 与人类肿瘤有一定关系。 致癌作用特点: 1.多次长期摄入致癌; 2.一次冲击量致癌 3.多种靶器官产生肿瘤; 4.成年幼年动物均可致癌 亚硝胺是前致癌物,亚硝酰胺是终末致癌物。 致癌机理: α碳原子羟基化――中间代谢成烷化剂 ――DNA,RNA复制错误――肿瘤细胞 致畸作用:使仔鼠致畸,有剂量效应关系 致突变作用:有致突变作用 与人类健康的关系:与人类的胃癌、食管癌、肝癌、结直肠癌有关 3.体内代谢 主要在乳腺及脂肪组织蓄积,在体内经代谢活 化为多环芳烃

文档评论(0)

dajuhy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