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凤城一中《赤壁赋》(上课)
课堂导入: 他因“乌台诗案”含冤身陷囹圄一百三十天后, 他以一个流放罪犯的身份带着官场和文坛泼给他的浑身脏水,被人押着来到满目荒凉的黄州,一代名人与鱼虾麋鹿为友,与樵夫渔民为伍,他感受到了有生以来从 未有过的孤寂和悲苦。于是他多次来到人们传说中的古战场赤壁,去寄情山水、凭吊古人。在赤壁下,他一次次看穿生命的短暂,一次次悟透生命的永恒。他用《念 怒娇.赤壁怀古》、《前、后赤壁赋》为他苦难多变的人生作了最精彩的诠释。 他便是北宋大文豪苏轼 走进作者,走近赤壁 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人,美食家,豪放派词人代表。中国文学史上少有的全才之一。 苏轼 自题金山画像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问余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写作背景: 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 乌台诗案 1056年, 苏轼首次出川赴京考试。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高中进士第二名,其弟也高中进士,一时“三苏”名声鹊起。但适逢母亲病故,苏轼归家服孝,于1059年期满,重回汴京。 1061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1066年逢其父于汴京病故,再一次服丧归家。 1069年,服满还朝,仍授本职。他入朝为官之时,正是北宋开始出现政治危机的时候,此时神宗即位,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在新法的施行上与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 乌台诗案 苏轼也因为反对新法,并在自己的诗文表露了对新政的不满。遭到李定、舒亶(dǎn)、何正臣弹劾,被扣以莫须有的罪名抓进乌台,一关就是4个月,每天被逼要交代他以前写的诗的由来和词句中典故的出处。在当时苏轼已是认定自己必死无疑。 因宋朝有不杀士大夫的惯例,以及众人的营救,使得苏轼免于一死,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乌台诗案”,是一个有名的文字狱,也是一个冤狱。 (注:乌台,指的是御史台,是专任弹劾百官的中央机关。汉代时御史台外柏树上有很多乌鸦,所以人称御史台为“乌台”,也戏指御史们都是乌鸦嘴。) 写作背景:??? 1080年,苏轼被贬黄州。在这里,他经常来赤壁矶头游览眺望,或泛舟江中。1082年,苏轼又来到赤壁。这时他已年近半百,站在矶头,望着滚滚东去的江水,想起自己建功立业的抱负也付之东流,不禁俯仰古今,浮想联翩,写下了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这年七月十六日和七月十五日,苏轼又两次舟游赤壁之下的长江,写下了著名的《前赤壁赋》《后赤壁赋》。 诗人览游赤壁,感情是乐极生悲,悲而转乐,可谓大起大落,跌宕起伏,反反复复为哪般呢? 自读课文,并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1)苏轼在游赤壁时心情为何而乐? (2)苏轼的悲又从何而来? (3)苏轼是如何从悲情中走出来的? 古诗有云: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美齐具,怎能不让人飘飘欲仙呢? 请同学们齐读第一自然段,指出四美分别对应的内容是什么。 第一段 这里有泛舟江上,畅饮美酒的舒畅,这里有咏诗诵文、迎风赏月的飘逸,乐而忘俗的欢乐怎么忽然就跌入了悲凉的谷底了呢? 同学们从二.三自然段找出诗人悲从何来。 第二段 1、歌词中的“美人”指代什么?歌词代表了主人怎样的情怀? 提示:“美人”指所倾心的对象,代表一种理想的追求。它表现了作者的政治感慨,是作者在遭受贬谪之后,仍然坚持对生活的执著态度,坚持对朝廷政事关切而不甘沉沦的情怀。 2、本段的“悲”从何体现?作者是怎样描写箫声之悲的? 提示:本段“悲”从客人悲凉的箫声。体现 作者借助夸张、想象,运用精细的刻画和生动的比喻化抽象为具体,把洞箫那种悲咽低回的哀音表现得十分形象真切。 第三段 理想难以实现 第四段 末 段 小结: 没有人可以承诺我们一生永远是晴天,也没有人可以保证我们一生永远波澜不惊,当我们在人生的急转弯处突遭风霜刀剑,急遇毒蛇猛兽,乃至走进山穷水尽的绝地时,我们又当如何寻得柳暗花明呢?请同学们齐读余秋雨《苏东坡突围》里的一段文字 : -------终南别业 王维 成语归纳 1、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颗谷粒,形容物体非常渺小。 2、正襟危坐:形容人物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3、遗世独立:脱离社会,独自生活,不跟别人往来。 4、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就断了。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5、杯盘狼藉:形容宴饮后桌上凌乱的样子。 谢 谢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