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赤壁赋(整合版) 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赤壁赋(整合版) 课件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斯:这,指水 彼:那,指月 卒:最终 盖:假若 曾:表示强调,有“竟然”的意思 自:如果 我说:“客人也知道那水和月亮吗?江水总是这样长流不息,可是它始终没有流尽;月亮总是那样的有圆有缺,可是他到底不会增减,要是从它变化的一面来看,那么天地间的万事万物竟连一眨眼的功夫都不可能保持不变;要是从它不变的一面来看,那么万物和人类都是不会消失的啊,你又何必羡慕长江的无穷无尽呢?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且:况且 苟:假若 造物者:指天,指大自然 无尽藏:佛家语,意谓无穷无尽的宝藏 食:通“适”,享用 况且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如果不是属于我所有的,即使一丝一毫也无法占有,只有那江上的清风和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到的便成了悦耳的声音,眼睛看到了便成了悦目的颜色,拿它无人禁止,享用它也用不完的。这就是大自然的无穷无尽的宝藏啊,这就是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的美景和快乐。” 从“变与不变”的角度,从变的角度说,天地宇宙也是瞬息万变的,就如水和月亮一样,江水日夜不停地流、月从亏到盈不断地变化;从不变的角度,水虽然流去但还是水,月亮虽然有圆有缺但还是月亮,作为个体的人,虽然生命是短促的,官职地位是可以变化的,但对人生美好的追求,又同宇宙一样是永恒存在的。 从“不取与取”的角度,因为“物各有主”所以“虽一毫而莫”也就是要摒弃曾经有过的禄禄官位蜗角虚名;而明月清风是大自然的无尽宝藏,可以为“吾生”所享用,从中得到乐趣,所以要取。  四、理解课文第四段,思考:作者是怎样劝慰客人,使他从悲情中解脱出来? 这里没有失意沮丧,而是心胸豁达。 这里没有及时行乐,而是精神超然。 有人说,这不过是及时行乐,但其所乐者是陶醉于自然,追求的是精神自由,而并非物质上的享受,他对功名利禄比较超脱而执着于自己的追求,所以,这就同一般的行乐思想有本质的不同。其实,这种态度深受庄子人生哲学的影响,不为生死、得失、荣辱、毁誉所累,追求无条件的精神自由,以自我排解。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洗盏更酌:洗净酒杯,重新饮酒 核:果品 相与:相互 枕藉:交错地枕靠着躺在一起 既:已经 客人听后高兴的笑了起来,于是洗过酒杯,重新饮酒。直到菜肴果品统统吃光了,杯盘也杂乱的放着。大家你靠着我,我挨着你睡在船上,不知不觉东方的天色已经发白了。 结尾 2.本段感情色彩如何?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本段感情色彩为“喜”,照应了开头超然欲仙的快乐。主要写客人听了苏子的话,身心释然,主客开怀畅饮,兴尽酣睡。 2.这样结尾有什么深刻含义? 这样结尾是向政敌的一种暗示:我虽然遭受迫害,贬滴黄州,但我的日子过得并不错,既不寂寞也不苦恼。这实际上是一种抗议。 你认为当时真有这样一场主客问答吗?他们所表现的人生态度有什么不同? 主和客其实是苏轼人生的两个层面: 1、主——作为道者的苏轼 ——达观——因缘自适,随遇而安 2、客——作为儒者的苏轼 ——悲观——人生短暂,生命渺小 本文的艺术特色: 1.多次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是行文结构波澜起伏,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因之得以层层展现、深层揭示。 2.写景、议论、抒情的紧密结合。 一层:夜游之乐 1.泛舟赤壁,襟怀开朗 (乐) 二层:乐极悲来 2.饮酒放歌,箫音怨慕 (转悲) 3.慨叹人生,苦短失意 (悲) 三层:因悲生悟 4.苏子作答,妙语解颐 (转喜) 5.主客尽欢,忘情尘世 (乐) 结构 情感 寂寞让苏轼如此美丽, 寂寞让苏轼如此成熟。 与其说是苏轼成全了赤壁, 不如说是赤壁成全了苏轼。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刺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 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卜算子 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苏轼 自题金山画像 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系之舟。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