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雨霖铃赛课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3、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分析: 俩人内心的凄苦像云雾一样,给人一种挥之不去的 “剪不断,理还乱”的 感觉。可见既在写景也在写情。 空阔无边之景衬托出游子飘落天涯的孤苦伶仃,无依无靠。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4、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分析: “柳”与“留”谐音。古人离别时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唐·张九龄《折杨柳》说: “纤纤折杨柳,持此寄情人。一枝何足贵,怜是故园春。” “晓风”给人凄凉的感觉。“残月”更是使人感到不圆满。 苏轼《水调歌头》唱: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故难全!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月是离合的象征,残缺不全的月,最易引起词人的愁绪。 上阕 寒蝉 长亭 骤雨 — 环境悲凉 执手相看 无语凝噎 — 难分难舍 千里烟波 楚天辽阔 — 惆怅作感 (融情入景 虚实相生) 下阕 夹岸杨柳 晓风残月 — 酒醒伤情 好景虚设 风情难言 — 惨不成欢 (以情带景 情景交融) 缠绵哀怨 伤感低沉 离别难 思念苦 技法总结: 借景抒情+意象+意境+情感 手法+依据+作用 注意:(先概括后分析) 实战演练 凉州词(其一) 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注:1.边城:唐代边境城镇,与吐蕃对峙 2.安西:安史之乱后陷落,作者写此诗时安西已被吐蕃 瞎管三十多年。 3.碛: qì 沙漠 4.练:白绢。泛指丝绸 我的答案: 诗人采用借景抒情,虚实结合的手法。 前两句选取暮雨、低燕、芦笋等实景,营造了春天阴沉、昏暗的意境。 后两句驼铃声为实写,驼队应该穿过沙漠后到安西为虚写。 表达了诗人渴望恢复安西边镇,恢复往日繁荣的情感。 雨 霖 铃 柳 永 ?????????????????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小结: 这首词以冷落的秋景作衬托,精 心刻画难分难舍的惜别场景,进而想 象别后的离愁别恨,层层铺写,情景 相生,反映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抑郁不 满的心情。作为封建时代的文人,自 伤身世,慨叹自己不能作生活的主人, 抒情尽管真实,而情调未免凄怆;对 现实尽管忧愤,而意志未免消沉,这 是受时代局限的反映。 * 雨霖铃 柳永 教学目标 1、了解柳永及婉约词的风格特点。 2、感受词中浓浓的别离之情,提高审美情趣。 3、掌握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特点,提高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1 知人论世 柳永(987-1055)字耆卿,初号三变,因排行七,又称柳七,祖籍河东(今属山西)后移居崇安(今属福建)。于宋仁宗朝,尝有《鹤冲天》词:“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宋仁宗闻而使之落榜,曰:“何要浮名,且去填词。”由是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且自称“白衣卿相”。以后在汴京、苏州、杭州等地流浪了一个时期。改名后,方于景佑元年中进士,历余杭令盐场大使,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卒于襄阳,死之日,家无余财,群妓合金葬至于南门外。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耽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依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 自主学习 整体感知 成就 : 一、表现手法上,长于铺叙,工于写景,用语平易通俗,创作了大量的慢词长调。 二、在内容上,柳词大多是反映大都市中的繁华风光,体现市民阶层的思想意识,抒发离愁别恨的痛苦,表现妇女的不幸遭遇和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因而他的词曾传唱一时,甚至“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足见柳词深受当时市民的欢迎.有《乐章集》。 评价: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者,也是第一个大量写作慢词的人。 3 解题: 《雨霖铃》词牌名,也写作《雨淋铃》。相传,唐玄宗入蜀时因在雨中闻铃声而思念杨贵妃,故作此曲。曲调自身就具有哀伤的成分。 作者在填这首词的时候,由于仕途失意,心情十分压抑,决定离开京城到外地去。但一想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