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化·国学 127
从“洋芋”到“土豆”的文化融合
——马铃薯跨文化传播现象研究
楚 雪1 王 哲1 韩业庭2
(1.一M-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M-州730020;2.《光明日报》社,北京100062)
提 要:马铃薯从欧洲到中国的传播是一次典型的实物跨文化传播。也是一次从“洋芋”到“土豆”的文化融合过程。它
适应中固的自然环境,在中国被大面积推广种植,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马铃薯生产大国,马铃薯也由一种“舶来品”成为中
国的“土特产”。它不仅适应了中国的自然环境,还适应了中国的社会环境,与中国的乡土风情、文化传统相融合。在一些地方逐
渐形成富有地方特色的“土豆文化”。科学技术推动了马铃暑在中国的广泛种植.而马铃薯的“本土化”又反过来促进了相关方
面的科学研究。在科技、工业化、全球化的影响下,马铃薯产业已经形成。中国的马铃薯以及相关产业如何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是本文重.赢思考的问题。本文认为.中国的马铃薯度马铃薯产业要想走向世界.成为全球化的品牌和产业,需要在依靠科技的
同时借力中国特有的“土豆文化”。
关键词: 马铃暑;垮文化;乡土文化;科技;全球化;产业化
中图分类号:G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63712012J04—0127—05
马铃薯的学名是“SolanumIfIIbertmum”,英文名。Polato”,那么,马铃薯何时传人中国的呢?马铃薯传人中国的具体
在中国通常又被叫做“洋芋”或“土豆”等。马铃薯虽然曾经是 时间仍待考证,但最晚应该在明代晚期.万历年间(1573—
~种洋作物,但经过中国几百年的种植、繁衍与培育,它在中国 1619)。晋陵(武进)蒋一葵任北京西城指挥史。他所编的《长
安客话》卷二“皇都杂记”称:“土豆绝似吴中落花生及香芋,亦
的种植面积占世界总种植面积的1/4,总产量占到全世界的l/
5…,可以说如今中国已成为马铃薯第一生产大国。从这个意 似芋.而此差松甘”怕】。可见此时马铃薯已传人中国.据史料
义上讲.今天中国土地上的马铃薯确实已经不再是“洋芋”而是 记载和学者们考证,马铃薯传人中国的路径大概有三条:
“土豆”——种已经在中国“安家落户”、实现了“本土化”的 荷兰是世界上出产优质马铃薯种的国家之一,在盘踞台湾
作物。 期间荷兰人将马铃薯带到台湾种植山,后经台湾海峡,传人大
从最初的“舶来品”成长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从简单的农 陆的广东、福建一带,并向江浙一带传播,在这里马铃薯又被称
产品进化到程序复杂的工业品、继而演化成为一种产业,从单 为荷兰薯”。。
纯的作物发展出一种文化象征,马铃薯以其在中国土地上独特 西北路马铃薯由晋商自俄国或哈萨克汗国(今哈萨克斯
的发展经历书写着别样的精彩。本文试从实物跨文化传播的 坦)引人中国‘8J,并且由于气候适宜,种植面积扩大,“山西种
角度。对马铃薯的跨文化传播现象进行梳理,望能有抛砖引玉 之为田”‘”。
之用。 南路马铃薯主要由南洋印尼(荷属爪哇)传人广东、广西,
一、从“舶来品”到“土特产” 在这些地方马铃薯又被称为爪哇薯.后又向云贵川传播,四川
马铃薯属于茄科一年牛草本植物,在全世界共有8个栽培 《越西厅志’(1906)有“羊芋.出夷地”的记载“…。
种和150多个野生种.它的起源中心一个是南美洲哥伦比亚、 早期马铃薯通过各种途径传人中国.其传播区域集中稳定
秘鲁、玻利维哑的安第斯山区及乌拉圭等地,另一个是中美洲 在气候适宜、利于其生长发育和种性保存的高寒山地及冷凉地
及墨西哥的安第斯山区…。生活在拉丁美洲的古印第安人最 区.如四川、贵州、云南、湖北、湖南、陕西等地的山区。四川的
方志中宥较多关于马铃薯的记载.并尤以山D(集中。据不完全
早食用马铃薯的历史可以上溯至公元前10000到8000年¨J.
统计.19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