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健康概论.ppt

  1. 1、本文档共8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环境污染物及其来源 环境污染的原因主要是人为的因素所造成。平时人们在生产、生活中排放的大量“三 废”和某些工业、生活设施的突发意外事故,以及医院未经处理的废弃物等均可造成环境污染,严重时可引起以害。战时由于大量使用各种武器对居民的杀伤和对居民区的破坏,更能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 自然因素引起的环境污染,诸如火山爆发、地震、风暴、水灾、森林火灾等,可以引起自然环境发生变迁,这些自然灾害也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 (一) 生产性污染 在工业生产中的工业“三废”,废水、废渣见表P12 原因: 1、能源大规模使用 工业生产中燃烧燃料,CO2、SO2、NO2、水汽、灰分。生产过程中排出的污染物 工业生产过程中,由原材料到成品,各个生产环节都可能有污染物排出。污染物的种类与生产性质和工艺过程有关。 “工业废气”排放 2、资源大规模的开发。 3、新物质的大规模合成。 现在共有960万种新的化学物质,每年有上千种 新的物质合成。人们吸烟形成空内、公共场所空气污染,使同室或同车厢的人被动吸入烟气,危害健康。此外,城镇居民节日时燃放烟花爆竹也是一种污染源 农药化肥的使用 生活垃圾的随意丢堆 (三)交通性污染 汽车、火车、飞机、拖拉机及其他机动车辆等各种交通运输工具发动和行驶时,排放大量废气,产生噪声,尤其公路两旁受到废气、噪声、铅的严重污染。船舶往来和海上事故,可造成对江河、湖泊、海洋的污染 (四)其他污染 例如,电视塔和其他电磁波通讯设备可产生微波和电磁辐射;原子能和放射性核素机构所排出未经严格处理的放射性废弃物(切尔诺贝利核电站);自然灾害、突发意外事故以及战争(贫铀装甲)等,都可以使环境遭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破坏。 二、环境污染污的分布、迁移与自净 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取决于污染物本身的理化性质和环境的条件。一般而言,大气、水体中的污染物,通过扩散、稀释、溶解、沉降等作用,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转移;土壤表面的污染物则可通过降水冲刷流入河流水域; 环境的自净:污染物进入环境后。在自然的物理、化学或生物因素作用下,经过一定时间、受污染的环境中的污染物浓度或总量降低的过程。 物理净化 自净 化学净化 生物净化 环境的自净能力有一定的限度。 三、环境污染物的吸收、体内分布 环境污染物进入人体的途径是多方面的,其主要途径有: (一)呼吸道 大气中的污染物主要经呼吸道进入人体。 1、肺泡表面积大,肺泡周围毛细血管丰富,与空气接触面广。 2、呼吸道富有水分,易使污染物溶解 吸收,或造成局部刺激和腐蚀性损害。 颗粒状污染物 直径>10μm者,从呼吸道吸入的机会较少。直径<10μm的飘尘能够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 直径>5μm的尘粒,能吸附阻留,经反射作用而排出。 直径< 0.4 5μm的尘粒能进入细支气管及肺的深部 直径< 0.4μm以下的更细的尘粒能随呼吸自由进出呼吸道。 (二)消化道 水和食物中的污染物主要通过消化道进入人体。 小肠是吸收污染物的主要部位。 消化道不同部位的pH值是影响污染物吸的重要因素。如弱酸(苯酸)在胃内脂溶性大,易被吸收;弱碱(苯胺)在胃内呈游离状态,不被吸收,但在小肠脂溶性大,易被吸收。 (三)皮肤 *主要是通过表皮和毛囊或皮脂腺而吸收。 *一般分子量大于300的物质不易通过健康无损的皮肤。 *脂、水都溶的物质,可被皮肤迅速吸收,只有脂溶性而水溶性极微的苯,经皮肤吸收的量较小。 (二)环境污染物在体内的分布与贮存 1、分布 A、分布开始取决于血流量,后阶段取决于污染物与器官的亲和力。 B、机体的屏障也对分布有影响 2、贮存 物质蓄积 化学性污染物在机体内的蓄积称为物质蓄积。 功能蓄积 有些环境有害因素,进入机体后,能较快地被分解并以多种形态迅速排出体外,不在机体内蓄积,但该物质在靶组织或靶器官上产生的功能改变可逐渐累积,从而导致机体对该物质的反应性增强,功能或生化代谢改变加重,最终造成器官或组织的损害,这称为功能蓄积。 (三)环境污染物在体内的转化 生物转化 生物解毒作用 生物活化作用 四、衡量环境污染物毒性的常用指标 毒物:以一定的接触方式,较小的剂量可以引起机体损害的物质 1、致死剂量 ①绝对致死剂量 LD100 ② 最小致死剂量 LD01 ③最大耐受剂量 LD0 ④半数致死剂量 LD50 2、阈剂量 最小有作用剂量 MEL 急性阈剂量 Limac 慢性阈剂量 Limch 3、最大无作用剂量 ED0 4、毒作用带 急性毒作用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